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1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23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
(设计及授课教师:刘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摘录重要语句,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及反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对比、衬托、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的写作技巧。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反衬、反语手法的运用。
2、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2、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18日,中华民族史册上遭遇灾难的一天,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宫苑被英法帝国洗劫一空,熊熊烈火将它化为灰烬,面对照片中的残垣断壁,你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惋惜、愤怒都不足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法国作家雨果站在世界正义的立场,用辛辣的笔墨强烈控诉了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作家的正直、勇敢和凛然大义。
3、(出示课件)简要介绍作者:
雨果(1802-1885)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他的代表作品是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1、听录音范读,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恍(huǎng)若 琉璃(liú lí) 珐琅(fà láng)
朱鹭(lù) 晨曦(xī) 瞥(piē)见 箱箧(qiè)
三、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雨果写这封信的目的。
2、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评价。
3、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
1、抗议。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作者针锋相对地了自己的看法,即第7段中“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2、强盗。如第5段中“这就是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和第7段中“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3、这封信表达了作者雨果对英法两个强盗对圆明园大规模劫掠行为的抗议之情。
四、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朗读第3段。
明确:第3段应该轻柔、舒缓,洋溢着赞美之情
2、学生分小组讨论。
(1)雨果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的?
(2)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语言上有何特色?
讨论后学生回答:
(1)学生可能列举:
①“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②“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③“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
(2)作者用浪漫主义笔调,丰富奇妙的想像、华丽优美的词语,以及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盛赞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令人神往的艺术建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圆明园是神奇壮丽的,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然而,却在英法联军的暴行之下仅剩下残垣断壁。面对巴特勒上尉表功式的来信,雨果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二、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朗读第5段。
明确:第5段应该语气稍重,语速稍快,读出愤怒谴责之情。
2、学生深入探究:
(1)划出文中含有讽刺意味的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这句话体现了雨果怎样的立场和态度?
学生自主探究,深入讨论后回答:
(1)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语句:
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中“更彻底、更漂亮”运用反语,旨在说明破坏得更残酷、更丑恶、更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之情。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一句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损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手挽手、笑嘻嘻”则生动形象地挖苦英法两个强盗狼狈为奸,得手后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的丑态,表达作者的鄙视之情。
③“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中“赞誉”运用反语,进行讽刺,所谓“赞誉”其实是最有力的谴责和控诉。
(2)雨果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认为毁坏人类文明的是强盗政府,而不是英法两国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两国政府强盗行径的控诉和谴责。
三、品析写法
学生自读课文,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在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劫掠?
2、这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后明确:
1、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以“美”衬“丑”,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是突现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至。充分反映出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2、信中运用比喻、衬托、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政治态度与爱憎感情。如:“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等,讥讽有力,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四、拓展延伸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国人留下了一道永远的伤疤。据媒体报道,2011年11月16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你认为重建有无必要?
学生可自由讨论,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简要提示:必要的重建能够还原历史,增强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但对于圆明园来说,它所以出名,并不仅仅因为它曾经的富丽堂皇、溢彩流光,而在于它在民族历史中意义。正是火烧圆明园,让人们明悉了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可怕,激发了无数人救国报国的雄心和决心。现在所要重建的圆明园,到底是哪一个时间节点的圆明园?如果是被火烧前的圆明园,重建有何意义。对于许多人来说,那时的圆明园纵有万种风情,也更多是统治者的淫逸和贪婪。“长太息以掩气兮,哀民生之多艰”。那样一个圆明园,即使活着也已经死了。
五、教师总结
本文是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书信。他在信中热情地赞颂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愤怒谴责了英法殖民主义者洗劫、焚毁圆明园的野蛮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同情,表现了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他永远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今天,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世纪新人,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板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
典范 强盗
无法形容 劫掠
恍若月宫 纵火
抗议 谴责 控诉
衬托 反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27页)
《给布特勒的信》mp3音频朗读
《给布特勒的信》检测题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13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12
《给布特勒的信》说课稿
《给布特勒的信》练习题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36页)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8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7
《给巴特勒的信》讲学稿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给布特勒的信》学案练习及答案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原文阅读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6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5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4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5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4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3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11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10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9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8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7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6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5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4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4)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3)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2)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1)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2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3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2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1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