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名二子说》学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2-24


八年语文学案——《名二子说》  

                      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名二子说》中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名二子说》引物托喻的写作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与导学:    

1、课外找资料了解作者苏洵。完成下列填空。    

苏洵,(       )朝代(          )字(        ),号(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27岁才发愤读书。仁宗庆历七年举进士不第,归来将所写文章全部烧毁,刻苦攻读数年,大有长进。后到了京师,经欧阳修推荐,名声大振。一生仅当过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等小官。参与修礼书,编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与其子(      )、(       )合称“(        )”。《          》为其散文名篇。  

2、了解这篇文章的体裁。理解题目含义。    

     

     

     

     

3、诵读并正音。    

轮           辐         仆          辙          与  

4、课外朗读并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实词含义。请将没翻译好的词语和句子写在下面。  

  

  

  

  

   

  

二、交流与研讨。    

(一)朗读课文。教师找同学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自读。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文章从何处起笔?    

     

     

  

  

 2.第一段文字写车轼有什么特点?苏洵写车轼,借助车轼对苏轼提出怎样的希望?    

     

     

     

     

 3.第二段文字写车辙有什么特点?从车辙能够看出苏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从这一段文字中能看出苏洵对苏辙什么样的情感?    

     

     

  

  

   

 5.苏轼和苏辙两人的名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寓意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这种写法叫什么?  

  

     

     

  

  

   

  

  

6.阅读苏轼的《洗儿诗》,体会苏轼对自己儿子的情感和希望。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提示:答案不唯一。    

     

     

  

  

  

  

  

【学习收获】   

 回顾这堂课,你收获了哪些内容?    

  

  

  

  

  

  

  

【课外拓展延伸】    

1、知识拓展,了解“大小苏”。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嘉祐二年(22岁)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32岁),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42岁),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祐八年(56岁)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jiá)城县(今河南郏县)。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眉山人,晚年自号颍(yǐng)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仁宗嘉佑二年(18岁)与苏轼一起中进士。熙宁五年(31岁),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40岁),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46岁)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50岁)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佑六年(52岁)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崇宁三年(65岁),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  

2、性格决定命运  

    塞万提斯曾经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要从塑造自己的人格开始,不要埋怨自己的出身低微,平凡的人同样可以活出伟大和精彩。“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就让我们从点滴的行为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的明天!  

3、苏洵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古人命名时非常重视其含义。苏洵这篇《名二子说》写于他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绝意于功名,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文章对二子的名字加以解说,并用比喻象征手法,知子莫若父,他针对二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二子进行告诫、勉励,表达了父母爱护关心子女的一片深情。    

4、古代车图形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预习下课。    

2、仔细思考或者咨询父母,写一写自己名字的含义以及蕴涵着父母怎样的期待和希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名二子说》学案3
短文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名二子说》导学案
《名二子说》练习题
《名二子说》说课稿2
《名二子说》说课稿
《名二子说》ppt课件2
《名二子说》教案3
《名二子说》ppt课件1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2
短文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
短文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名二子说》教学反思
《名二子说》原文和译文
《名二子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