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歌》说课稿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1-25 |
<《狗的歌》教学说课材料
语文组:唐 超
2009-4-16
今天我授课的课题是《狗的歌》,这是八年级下册的一首外国诗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应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本首诗歌讲述的是一条母狗痛失幼子而却没有得到人们同情的悲惨遭遇。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悲情美文。
根据诗歌特点,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2、通过反复朗读及对关键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3、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本课是一首外国诗歌,虽然不是教学中重点讲读篇目,但诗歌的优美意境、凝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还是值得我们教师和学生去品读去鉴赏。我认为教师引领学生赏析诗歌,不仅教者自身受益,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生活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朗读很重要。掌握诗中主人公的情感脉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朗读的情感基调。
2、以赏析感悟为主。一篇优秀诗作基本特点是:结构美、音韵美、意境美。赏析诗文语言引领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波澜应是一个重要环节。
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1、欲解其文,先解其人。这是我一贯遵循的一个原则。走近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这一环节我采取以学生自行搜集为主,教师补充为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意境。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应该是:舒缓、沉郁、哀伤。
3、整体感知文本。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文内容,我先让学生概述情节。进而同桌交流读后感受。最后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即诗作当中主人公,狗妈妈的情感脉络:得子之喜→失子之痛→丧子之哀→思子之苦。
4、赏析文本。
我采取的切入点是:从词、句入手。让学生选取诗歌当中好的词语或句子。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体味诗文作者人化自然、物化情感的艺术特色。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主人公狗妈妈的遭遇是悲惨的,通篇没有一个悲字,但我们却领悟到文章的悲情。这种悲情流露在字里行间,是作者通过一些意象呈现出来。关于蒙太奇写法,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对于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5、挖掘主旨。
根据对文本的感知、赏析,对文章主旨的挖掘应不是一个难点,
以学生的体会、感受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播即可。
本课教学,我采取学生自主感悟学生合作交流、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当然,教学设计还有许多不足,还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你们的宝贵意见将成为我今后教学的宝贵财富。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