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1-13 |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教案
10、菱角的喜剧
秦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诵读,结合自身知识,感悟文章所说的哲理。
2、指导学生学习由日常生活入手,观察思考生活,悟出生活哲理,并展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道理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 讲析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思考生活。
2、 理解体会本文哲理,掌握事物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掌握特殊性与复杂性。
教学设想:
本文文字明快晓畅,具有趣味性,基本上无文字理解障碍,方法上准备采取“自渎理解,引导体会”来学习本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1、完成资料“预习扫描”1—5题。
2、 要求学生课外积极诵读课文,早读课全班齐读。
3、 思考课文后面的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思考:作者从“菱角的喜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他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要点:启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串于一切事物中。
材料: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生物方面、化学方面、物理方面、医学方面的例子,一个农民认识天气条件的例子,有的地方良种变劣种的例子,山洞养猪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例子等。
方法:叙述和举例。
二、 思考:读了本文,你认为该如何认识事物呢?你有没有与秦牧一样的认识经历呢?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和体会。
指导: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理解本文观点,同时指导学生培养观察、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课后要求学生多流意生活,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下来。
要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三、 课后作业:
1、 讨论:作者最初发表这篇散文时,题目叫“复杂”,后来改为“菱角的喜剧”,你认为作者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可参阅相关资料。
2、 理清本文思路,写在作业本上。
目的: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提示
第一部分(1—6):叙述 第一层(1—4):认识菱角的过程。
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并提出
如何认识事物。 第二层(5---6):提出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观点。
菱
角
的
喜
剧
第一层(7、8):正反论述认识事物的两种不
同方法。
第二部分(7----12):说明 第二层(9、10):正反举例证明:胜利与失败
怎样认识复杂多样的事物。 的原因。
第三层(11、12):总结掌握事物复杂性、多样性的方法。
教学后记:本文通俗易懂,笔调风趣,理解障碍不大,以自渎的方式学习是可行的,在联系个人生活谈感受方面,显得很肤浅,说明生活积累不够,对生活缺少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