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菱角的喜剧》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0


《菱角的喜剧》 

秦牧 

新会华侨中学 钟淑霞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 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3 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重点:学习写作特点 

教学手段:提问、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生平:秦牧( 1919-1992 ) 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 年 8 月 19 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 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 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 10 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三、检查预习: 1 生字词 君臣佐使 

酣然大睡 

漫不经心 

2 整体感知:作者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 , 悟到了什么道理? 

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四、研读 

1 速读课文 1-6 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认识菱角 - 生活现象 

2 朗读课文 7-12 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 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0 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 广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12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 

3 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证? 


对比论证 

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正反对比举例论证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养猪不活 

小结:本文主要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是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 


五、品味语言 

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例如: 1 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2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4 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 

5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 

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 

六、总结 

写作特点: 

1 从构思上,从生活现象中感悟道理,并发挥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明道理。 

2 从语言上,给人明快晓畅的感觉。 



七、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U] 

亡斧     [原文] 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鈇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 《列子》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象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象是偷斧子的;听他讲话,象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亿的一举一动,面目神态,没有一样不象是偷斧子的。不久,那个丢斧子的人却说山谷刨土,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他又见到了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神态,就没有一样象是偷斧子的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菱角的喜剧》ppt课件(9页)
《菱角的喜剧》教学实录
《菱角的喜剧》同步练习
《菱角的喜剧》教案5
《菱角的喜剧》说课稿2
《菱角的喜剧》ppt课件6
秦牧《菱角的喜剧》原文阅读
《菱角的喜剧》课堂实录
《菱角的喜剧》ppt课件5
粤教版《菱角的喜剧》ppt课件4
《菱角的喜剧》教案4
《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3
《菱角的喜剧》ppt课件3
《菱角的喜剧》ppt课件2
《菱角的喜剧》ppt课件1
《菱角的喜剧》说课稿
《菱角的喜剧》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