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颐和园》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20


《颐和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能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

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师:这节课我们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参观一下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书,喜欢哪一处就学哪一处。

(让学生自学五分钟后汇报)

生:我最喜欢长廊。因为它非常长,也非常美丽。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给大家读一下有关的语句。

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师:这么美的长廊,同学们想不想读出来呢?

(想。生齐读。)

师:游玩了长廊,又该到什么地方了?

生:来到万寿山脚下。在这可以仰望到高大华丽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

(请另一喜欢这一处的学生读这一小节,读出美。)

师:来到山脚了,想不想往上走?想,就先讲一句介绍方位的话。

生:登上万寿山。

师:谁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万寿山上都可以看到那些景物?

生: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师点拨:作者是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生:抓住昆明湖的静和绿来描写的。

(再读描写昆明湖的两句话)

师:从万寿山下来,又该到哪儿了?

生:昆明湖。

师:在昆明湖上作者欣赏了哪些景物?

生:长长的堤岸,式样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中心的小岛。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作者重点介绍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三个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

师:你们能把昆明湖上的景色画下来么?

(生在练习本上画,挑选好的展示给同学们看。)

师: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美丽。

师总结。(略)

三、反思

这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习按照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把事物写具体的。并自己去体会颐和园各处景物的特点。整堂课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如介绍完一处景物后引导他们用一句介绍方位的话转到对另一处景物的介绍。学生介绍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时,重点让他们明白作者是抓住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来写的等。总之,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让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颐和园》同步练习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课文原文阅读
《颐和园的长廊》说课稿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2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反思
《颐和园的长廊》ppt课件3
《颐和园的长廊》ppt课件2
《颐和园的长廊》ppt课件1
《颐和园的长廊》教案1
《颐和园的廊与画》教学设计2
《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1
《颐和园》说课稿2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表格式教案4
《颐和园》表格式教案3
《颐和园》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学设计2
《颐和园》教案1
《颐和园》ppt课件3
《颐和园》ppt课件2
《颐和园》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