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鲁山琴台二小 王晓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理解重点句子,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绝美。
3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长廊:全长728米,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世界吉尼斯纪录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哪些世界吉尼斯纪录?(生答)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重点句子,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绝美。
(三)、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诵读课文 整体把握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长廊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长廊的建筑艺术,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长廊的绘画艺术?
四、深入学习 欣赏长廊
(一)、自由读4-7自然段,思考: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长廊的建筑艺术?
2、和同桌交流:长廊的造型、风水、结构分别绝在哪里?
造型:像倒挂的蝙蝠。
风水:从气候上看,冬暖夏凉;从环境上看,依山傍水。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
结构:斗拱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
(二)、自由读8-10自然段,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长廊的画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五、品读句子 感受绝美
1 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
2 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竟没有一颗钉子。
3 在273间长廊里,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
4课件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小结: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六、回顾全文 体会写法
1、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结构合理,条理清楚。
2、各部分的介绍能够围绕总起句来写。
3、运用了比喻、设问、列数字等方法介绍
六、课堂练习 巩固成果
仿照本课介绍景观的写作手法,相信你也能用上一定的表达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你曾经去过的一处景观。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2、颐和园的长廊 造型绝
建筑艺术: 风水绝 结构绝 美学典范
绘画艺术: 数量多
内容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