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30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建设路第二小学 井 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中7个要认的字,学会写课后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查阅关于肖复兴和叶圣陶的资料介绍。
师生准备字典
教师课前准备田字格黑板,生准备书写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30页,这里有一篇被别人修改过的学生作文。请你读一遍修改后的文章,说说你对这个学生写的文章有什么看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再说说你对修改人的看法?(改动很多,很细致)
2 你知道这个学生是谁呢?(肖复兴)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人。是中国著名作家,曾经写过50多本书)
3 你又知道这个修改作文的人是谁呢?(叶圣陶)谁来介绍一下叶圣陶?(江苏人,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政治家。原名叶绍钧。曾编辑过几十种课本。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我们课本中有他的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等)
4 当年作为中学生的肖复兴是怎样认识已经成名的大作家叶圣陶的呢?肖复兴又是怎样由一个普通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大作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爬”和“虎”易错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连词。重点拼读不熟悉的字音,读通不易读通的句子。
2 出示文中带有拼音的生词或不易读准的词语,自由认读,指名认读,齐读。
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节。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10节,课文主要讲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并邀请肖复兴到自己家做客的故事。)〔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3 浏览课文,看课文哪几节写修改作文,(1-5)哪几节写邀请做客?(6-10)
4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连读不好读的地方。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不易朗读
之处。
(2)选定不易读的段落或句子,指名检查读书,随时指导全班学生读书。(难读
之处是:4、7、9、10节)
5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边默读,边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师生作记录,以备下节课交流。
所提的不理解的词语有:
春风拂面 迷离 融洽 蕴含 窗棂 摇曳 虎虎有生 堪称楷模
——当堂互助查字典解决
所提问题大致有:
(1)为什么课文中很少提到爬山虎,课题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命题?
(2)叶圣陶为什么要为肖复兴修改文章?
(3)为什么我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感受到了他到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4)为什么用“春风拂面”这个词?
(5)叶圣陶为什么要请他到家里做客?
(6)为什么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是什么?
(7)为什么我一见叶老先生,就一下子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8)为什么我认为自己仿佛不是小孩?
(9)为什么说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
(10)为什么说爬山虎虎虎有生气?
(11)为什么说叶老先生是一位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12)我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什么?为什么说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
就是这样写的?
(13)为什么说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4)为什么结尾说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样绿着?
6 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那些字结构类似?
上小下大:篇 荐
上大下小:帘 页 昏
左窄右宽:词 燥 握 洽
左宽右窄:删
重点范写:翻 昏 糊 篇
(2)学生练写
7 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4遍。
(2)本课会写的生字,字4遍,音2遍,扩词2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板书:修改文章 邀请做客〕
介绍背景
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是肖复兴在他15岁那年,也就是1963年经历的事情。正是偶遇了叶圣陶先生之后,肖复兴才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直到1992年,也就是29年后,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下了这篇回忆文章。
肖复兴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在他心中的叶圣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梳理问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都能边读边思考,这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很好的开端。老师将大家初步读书的疑惑整理归纳为以下几个大的问题,请看黑板。
1 出示黑板:指名读问题
(1)为什么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
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为什么我们见面谈话之后,我感到他亲切之中蕴涵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
期待?
(3)为什么文章最后总结: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
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4)课文写了两件肖复兴与叶圣陶之间的故事,为什么故事与爬山虎毫不相关,
还要以“爬山虎”命题?
三、研究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同学们认为不好理解之处,怎样理解文章中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呢?今天就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旁板书:联系上下文]
具体方法是:首先得找到这个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旁板书:位置]然后抓住关键词语[旁板书:关键词语]从上下文中寻找与其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旁板书:相关句子]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逐一研究以上问题。
(一)探究问题1
为什么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齐读问题一,请你先找找这句话在文中什么位置,把它画出来。(第4小节)
2、再读这句话,寻找最需要理解、最值得研究的关键词。(春风拂面、认真、平
和、温暖)
3、再读这句话,寻找打开神秘之门的钥匙(即:理解句子的切入点),也就是找到
理解难点突破口的关键词语。(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批改”一词)
4、联系上文寻找描写批改的相关语句。
A、初见批改:(课文第三小节第二句话:初次见到批改文章时的感受)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
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当年,肖复兴眼前出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屏幕显示或黑板出示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过的文章片段(修改符号用红色注
明)。
(2)学生谈谈看过修改文章片段后对叶老的感受。
(3)再读句子,谈感受(认真细致)
(4)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吧。感情朗读第三节第二句。
B、再见批改:这是初次见到批改时的感受,当我回家后再次细看批改时,又有怎样
的感受?(课文第四小节)
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谈谈感受。[板书:一丝不苟]
5、现在联系下文,我们还发现了一处批改,这就是——?(一则简短的评语)
齐读评语,谈感受。(从评语中我们再次感受到叶圣陶先生的平和、温暖。他的
语言中充满对肖复兴的赞赏和鼓励,使肖复兴内心感到了温暖,受到了鼓舞,树
立了写作的信心。)
6、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学生试说。尤其讲清“春风拂面”的含义。
7、小结:看,我们刚才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文和下文的方法就理解了句子的深
刻含义。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下面你们来试着用一用。
(二)探究问题2
1 为什么我们见面谈话之后,我感到他亲切之中蕴涵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
待?
找位置:第9小节第二句话。
抓关键词:亲切、认真、质朴、期待、蕴含
2 这句话的难点突破口不明显,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句子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的体会。(见面谈话后)
联系上文找句子。
学生汇报
(1)第6节。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惊讶,出乎意料,原本认为大作家难以接触,渴望而不可及)
(2)第8节。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平等
待人,平易近人)
(3)第9节。融洽,不是小孩,而是大人,老朋友。(和蔼可亲,真诚朴实)
他们谈论了些什么,本文没有提到,原文这样写到……(师补充介绍原文中谈
话的内容。)你从叶老的谈话中感受到什么?(鼓励、期待)
这句话的上文和下文还两次提到了爬山虎,请同学们画出来。
黑板出示两句话。
谈话前: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谈话后: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显得虎虎有生气。
3 指导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比较理解句子。
第一次:谈话前
“绿葱葱、扑入、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是下午,阳光强烈,满墙的爬山虎很抢眼)
“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结合居然理解因要见大作家而心情激动喜悦)
“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谈话前对叶圣陶的崇拜敬佩,不可琢磨,内心的忐忑不安。)
第二次:谈话后
“绿得沉郁”(表面意思是黄昏,落日余晖,爬山虎颜色暗下去。深刻意思是作者已经充分感受到叶圣陶的平易近人的崇高人品,爬山虎在作者眼中绿得更有内涵)
“不停摇曳,显得虎虎有生气”(表面意思是爬山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深刻含义是对叶圣陶的人品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有了更多的怎样做人方面的收获。被感动的内心像湖水一样泛起层层涟漪,内心充满了感动与对未来的希望,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4 分别指导朗读,背诵。
(三)探究问题3
1 齐读第三个问题,它出现在课文什么位置?(结尾)
2 键词:理解“堪称楷模”
3 破口:人品、作品
4 联系上文理解“人品”如何? “作品”怎样?(结合板书回答:人品平易近
人,实实在在。作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5 联系下文理解“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15岁的夏天意义非凡”(虽然我模模糊糊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但是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作品都影响着我,使我明确了人生的目标,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因此当年的夏天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6 课文结尾又一次写到爬山虎,这一次又有什么用意呢?
出示句子: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联系课文思考。
总那么绿着,是说叶老先生的作品、人品、及其当年的收获永生难忘,不断鞭策着我前进。作者1963年15岁的经历,直到1992年44岁才写了这篇回忆录,从文章不难看出,作者对29年前的经历记忆犹新,尤其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它总是那么绿着!
(四)结合问题4总结交流:
1 课题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这两件事与爬山虎有关系吗?
2 练笔:学完课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叶圣陶先生身上学到了哪些做人
的道理?
3 交流感受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作品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
(堪称楷模) 人品 邀请做客:平易近人
作业:
1 阅读叶圣陶和肖复兴的作品
2 习作: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的特点或品质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