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张炜《砸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张炜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1-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砸琴(节选)
张炜
 
    琴棋书画,琴是摆在第一位的。琴是中国古琴,但延续到后来,各种琴都受人喜爱了。这里的人特别喜欢一种蟒皮制成的琴,因为它的声音仿佛来自海滩深处,听起来格外撩动人心。许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声音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力。由于专门的乐器店少见这种琴,所以就要倚仗当地的制琴师傅。有名的师傅都是祖传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而已。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
    那儿有一位有名的制琴师,出自他手的琴在方圆几百里都享有盛名。他会制作好几种琴,然而最有名的还是那种蟒皮琴。城镇的一户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唯有蟒皮裂开了。无奈中也只有找这个制琴师傅重新镶造了。内行人都知道,一把琴的高下贵贱,最关键的就是这蟒皮的搭配与选择,更有制作功夫的粗精。凡艺术都倚仗灵感,制琴当然是门大艺术,而这门艺术的穴位就在琴体与蟒皮之间。收藏家因为爱琴,心思不用在别处,所以家里的经济营生一般,虽然不算家徒四壁,可也好不了多少。他好大年纪才娶了一个妻子,两年后生子,老年得子疼爱得不得了,平时他和妻子与孩子是须臾不能分离的。
    他的家住在城镇边缘,靠近一片林子,这里常常有一些野物跑出来玩儿,他与妻子从不伤害它们。有一天妻子正在家里灶上忙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出门去了,她一时也没在意。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尖叫声,她一听是自己孩子的声音,就不顾一切冲了出去。原来孩子只戴了个红肚兜,这会儿蜷在一个草垛旁边,不远处就有两只豺狗模样的东西,它们一纵一纵地围着孩子跳,只是不敢近前。她拿起柴棒驱赶它们,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条不大的蟒蛇用身子围住了孩子,高高探起的头颅四处盯视,身上满是鲜血和伤痕。她吓得不敢喘气,定下魂来才知道是这条蟒蛇刚才与两只豺狗搏斗,救下了孩子的一条性命!她呼叫孩子时,那条蟒蛇就用嘴巴摩挲着孩子的腮,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这时蟒蛇才把身子放开,在一旁看着她把孩子抱起,缓缓地爬回了林子里。她最后一眼记住的,就是这条蟒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
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这时他的宝贝古琴已经送到那个师傅手中许久了,对方回答说这种事急不得。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制琴师傅终于把修复的古琴拿回来了。这一天算是一个重要日子,男人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他洗了脸洗了手,又换了衣服才去接那把琴,就差没有焚香沐浴了。制琴师傅当即拨弄了那把琴,声音韵味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
    师傅走后,妻子凑近了正在低头抚琴的丈夫,抬头端量了一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她说她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肯定是那条蟒蛇的皮。她这一叫,男人脸都白了。他赶紧放了琴,然后出门追赶制琴师傅。
    他拦住那个人,开口就问蟒皮的来历。师傅说:要为这把古琴寻找合适的蟒皮就难了,所以才拖了这么久,家中贮存的所有原料都不合适,而自己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种琴需要配的是年纪合适的雌性蟒皮,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这样的蟒皮会发出一种“金声”。师傅长叹,然后一脸欣慰说,他为了这把古琴不得不四处寻觅那种蟒皮,几次都想作罢,巧的是本城一个老猎人告诉他,说海边林子里就发现过这种蟒,于是他约了好几个猎人,徘徊在林子中数日才得手。
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这时妻子已经把那把古琴归到了专门的屋子里,这里藏有几十把琴。男人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他对妻子点点头,然后抄起一把锤子就进了藏琴的屋子。
    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
1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古琴制作恪守祖传方式,工艺精益求精,使用的材料也颇有讲究,开头的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B.从“收藏家”爱琴如痴,以致家徒四壁,好大年纪才结婚生子,到最后怒砸古琴,小说表现了他迷途知返,不愿再玩物丧志的心理历程,可谓波澜起伏。
C.这篇小说的语言类似于“零写作”的风格,即不显露作者的情感流露和价值评判,一切的内在都隐含在看似简淡、客观的平静叙述中。
D.小说写“制琴师”为了找到合适的蟒皮来修补古琴,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等待,甚至冒险捕蛇取皮,可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下去的关键,这也是作者要突出的主题。
E.小说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蟒蛇善良通灵,为保护孩子与豺狗搏斗以致伤痕累累,蛇的灵性触动了人的人性,虚构的情节不显虚假,正是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
12.修琴所用的就是救孩子的那条蟒蛇的蛇皮,文中有多处伏笔,使砸琴之举合乎情理,请找出这些伏笔。(6分)
13.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收藏家”的形象特点。(6分)
14.小说结尾“收藏家”“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你赞同他这种做法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1.CED(选C,3分;选E,2分;选D,1分。A.小说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蛇的灵性上;B.“收藏家”砸琴的原因并非懊悔自己玩物丧志;D.选项中所述是小说主题之一,但主要突出的主题是艺术的追求与人性的矛盾。)
12.①妻子最后一眼记住了蛇的脖子上有金黄色的斑,与“制琴师”所说的“金环扣”花纹特征吻合。
②制琴需要雌性的蟒蛇,与蛇救孩子、哄孩子的行为相吻合。
③蛇是在海边的林子里捕得,蛇救孩子也是在海边林子附近,地点吻合。
13.答案要点:①知恩图报,他得知蛇为救子而受伤,特意去找蛇,蛇因琴而被杀,他甘愿舍弃对古琴的嗜好;②心地善良,他与妻子从不伤害野物;③爱琴如痴,为收藏琴家里经济情况受到影响,甚至耽搁了终身大事,接回古琴时态度极为郑重;④朴淡轻利、志趣高雅,他把心思放在收藏、保护古琴上,而非挣钱娶妻等俗事上;⑤疼爱孩子的慈父,老来得子,与孩子须臾不分。(答出三点并有适当分析即给满分)  
14.看法一:赞同,这体现了“收藏家”的人性的醒悟。他砸掉的不是“那把”古琴,而是“所有的”古琴,因为好的古琴需要蟒皮做材料,而像自己一样的人对古琴的爱好其实驱使了“制琴师”以及猎人捕蛇杀蛇,这种艺术追求是以蛇的生命为代价的,体现了人性的关照。(4分)现实生活中一些看似高雅、悠久的艺术文化,隐藏着罪恶——对生命的残害。然而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是平等的,每种生物都是有灵性的,不能因为人类的艺术追求而牺牲自然界生命自由生长、平静生活的权利。可联系京剧点翠艺术、活鱼做画、病梅、鱼翅、马戏团训动物等现象。(4分)
看法二:否定,“收藏家”意气用事,毕竟这些琴是传统技艺的体现,是百年的文化遗产,全部砸掉太可惜。(言之成理可给满分)
看法三:赞同,褒扬“收藏家”感恩图报(不超过5分)
看法四:赞同,论述“收藏家”迷途知返,不再玩物丧志(不超过5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心灵的呼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陈启文《麒麟的舞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娟《森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克·吐温《修表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西蒙《不一样的鞋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瓦·弗洛特《头条新闻》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亚·格林《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怀乡的胃——秋风中的张翰事件》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昌《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肖建国《爷父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练建安《药砚》阅读练习及答案
何家槐《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浙江卷高考题)
《史密斯先生的新鼻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德霞《磨刀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邵孤城《赵古泥》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西里柠檬》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木生《青檀》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