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上 >>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5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2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
   1.乐于朗诵。
   2.勤于背诵。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学习“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词语,读通了课文,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同学们有勇气接受检查吗?(出示词语:兄弟异乡情景重阳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登高远眺)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原因。
  二、研读第1、2小节“思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谁能把你读到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呢?只读句子也行,读完句子能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更好。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什么?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
    (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三、研读第3小节“思亲”
   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什么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就一个重阳节去登高了吗?)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2、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
      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
     (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四、研读第四小节“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指多名朗读。)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同学们,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让我们再次读好它(齐读课题)。这句话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2、出示作业:
    (1)小练笔。
      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2)收集一些思乡的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忆
                王维(长安)——-----------亲人(家乡)
                        重阳节

  教后记:
  教学这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有过学“文包诗”这类课文的经验,发现此类课文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诗歌的意思、情感等很多方面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所以在理解时很多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去学习诗歌。其次,学生在《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上已经积累过这首诗,了解过它的意思,因此对课文要表达的大致情感,学生也是略有所知。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诗歌,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每逢佳节倍思亲》练习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原文阅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7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6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4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实录
《每逢佳节倍思亲》ppt课件3
《每逢佳节倍思亲》ppt课件2
《每逢佳节倍思亲》ppt课件1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