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7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1-15


 
  教材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我对本课的设计理念就是——“读、说、写”。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希望今天和老师共同学习的经历同样能成为你记忆中开心的一幕。
  二、揭题、自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
   1、板书课题
     给予:正音、理解、读题。
   2、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二次意外
    意外一、男孩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意外二、男孩让保罗开车回家是为了让弟弟看新车
  四、解读意外、感悟给予
  (一)首先让我们看保罗的第一次意外。
     出示: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是什么让保罗产生这样的想法?请你读读1~4自然段,找一找,并用波浪线划一划。
     (动作、神态、语言)
    2、正因为小男孩的羡慕与惊讶,让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男孩却说——
      出示: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二)“这样的哥哥”,是个怎样的哥哥?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1、出示:“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2、(说话训练)这样的哥哥,就是不管男孩有什么都会给予弟弟。
    3、(写话训练)这样的哥哥,就是把弟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
    4、小男孩的一言一行感动了一路随行的——保罗。
      出示:保罗的眼睛湿润了。
  (三)“我”的意外
    1、一路下来,保罗有没有什么行为让你觉得意外的呢?
    2、生说、交流
    3、保罗用自己的行动给予了小男孩和他弟弟,让他们得到了快乐,同时,小男孩和他弟弟的爱,深深感动着保罗,这正是他们给予保罗的。
  五、体会给予带来的快乐
    1、原来,给予他人,就能自己得到快乐!使快乐变成双倍!
    2、著名作家巴金对给予是这样理解的,出示、读:
     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的,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巴金

  课后反思:
  这次教学,我抓住“意外”为整堂课的线索,保罗的意外和“我”的意外,根据故事的发展贯穿整堂课。
  重点理解感悟二次保罗的“意外”。学生读了课文后,大致都能找到保罗的两次“意外”。而局外人“我”的意外,较难发现。因此就先理解与感悟前两次保罗的意外。
  在第一次意外中,让学生找找原因。学生基本能找出两点:男孩的羡慕和与保罗的那对话。对于保罗的家庭条件基本没人能找到。于是,我就将“并不宽裕”放在了复沓读的引语里。这里的两个重点,我分别着重在“读”和“说”上。在对“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满脸羡慕的神情。”这句话的理解上,我的设计是,重点在于理解,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男孩是非常喜欢这辆车的,很是羡慕。并回归到“所以,保罗以为……”使下文的意外能更加突显出来。这次教学中,学生基本做到了。在对“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一分钱?”这句话的理解,我重点放在读。从语气的区别中以提升。
  并以“这样的哥哥”以突破口,切入第二次意外。以说和写的训练为主。第一层意义就是不管男孩有什么,都会给予弟弟。设计了一个说的训练,为降低难度,先出示了半句,让学生补充完整,也为学生的说提供了一个范本,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第二层意义就是男孩把弟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通过想象进行写话练习,对比别的孩子与兄弟的圣诞活动以体会人物的心情,然后看图体会男孩那种“给予他人”也能“自己得到”快乐的美好心灵。
  第三次意外,是保罗的行为让我们感到意外的地方,学生一下子找不出来,这也正常,经过引导,学生也能说,我觉得这个也就够了。并再次从保罗身上感受“给予他人”也能“自己得到”快乐,快乐双倍这个道理。
  最后的名言让学生对给予有一个延伸,增加知识的学习广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给予是快乐的》ppt课件4
《给予是快乐的》课文原文阅读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8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6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5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4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3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课堂实录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2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1
《给予是快乐的》ppt课件3
《给予是快乐的》ppt课件2
《给予是快乐的》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