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体悟道理,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熟读文章,掌握生字、新词,并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短文的学习,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灵感的出现或问题来临,只是一瞬,必须随机应变。
【学习重点】景中含理,寓理于情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掌握生字、新词,并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方法】诵读、分析、点拨.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2、了解写作背景:
3、解题:
4、解释下列词语:
勃勃 遂 倏 趣 意 笔 定则 化机
(二)预习检测:
以组为单位口头翻译课文
(三)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注意字音。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翻译课文。
3、作者在清秋的早晨,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你根据文中的描写,再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
4、文中引发了作者作画的愿望和冲动的句子是那一句?
5、从凝神构思到挥笔落墨,画竹过程中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6、作者由画竹的经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则?你这样理解?
7、作者在结尾说:“独画云乎哉!”看来,作者的意图并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借题发挥。请结合你的切身经历或者读书积累,说说你对郑板桥这一创作原则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积累郑板桥的故事
(五)训练检测
默写《竹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