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课文练习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4-21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本文作者是 代的 ,字 ,河南南阳人(今孟县)人。世称 。他是著名的 家、 家。他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 合称“唐宋八大家”。

2、背景:河北当时是 的地方,韩愈是坚决 ,实现大一统的。韩愈是 董生去的,但因为是赠序,又不便明说,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意思

(二)、划分朗读停顿: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4、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三)重点字音(加线字注音):

)赵 )慕义)仁者 矧( )吾)知

(四)重点词义:

1、词的语境义(解释加线的词)

进士( 不得志於有司( )怀抱利器郁郁适茲土 吾知其必有董生乎哉

风俗与化移易燕赵之士 )可以出而) 吾恶知

2、通假字(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其性者哉(

3、古今义(解释加线的词)

河北( 為我曰(

爱惜焉( 苟慕义仁者(

4、一词多义(辨别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

(1)解释句中的“之”

夫以子不遇时( 走送

为我吊望诸君墓( 怅恨久

手指不可屈伸,弗怠(

(2)解释句中的“其”

吾知必有合也( 观于市(

出乎性( 无马耶(

(3)解释句中的“于”

其今不异古所云( ) 其市(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连不得志有司(

(4)解释句中的“为”

我谢曰( ) 不足外人道也(

人五,为窗八(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布衣毕升,又活板(

五)翻译下面句子。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吾因之有所感矣!

(六)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董生到河北去的原因是

2、作者对董生的遭遇深表同情的句子

3、作者反对董生去的理由是:

4、作者暗示董生不应该去的句子是:

5、点明董邵南游河北缘由的一句是:

6、作者直接慰勉董邵南的一句是

7“望诸君”指谁?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提及此人的目的是什么?

一、阅读文言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完成后面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郁郁适兹土 苟慕义强仁者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为我谢曰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董生进士 大计亦死 B、燕赵古多感慨悲歌之士 袒右,大楚

C、吾子有所感矣 以为号焉 D、我吊望诸君之墓 坛而盟

3、与“而观于其市”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则弛然而卧 C、黑质而不章 D、面山而居

4、下列句中加线字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郁郁适兹土 C、皆爱惜D 、为我

5、作者对董邵南游河北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6、作者是怎样巧妙地提醒董生不要误入岐途的?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8、下列句子无言外之意的一项(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C、吾恶知其今不异於古所云耶? D、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於其市,复有昔時屠狗者乎?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稳重作者对董生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代风俗的不同,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有才能的人都应该出来做官。

D、文中的“望诸君”“屠狗者”指的是隐于市井的豪侠之士乐毅。

10、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便准备去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称” 前的一个“古”字。

C、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燕赵之地无“感慨悲歌之士”,原因即“风俗与化移易”。

D、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而作者是坚决主张削平藩镇、实现大一统的,如果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因此本文从骨子里是反对董生游河北的。

11、“董生”属于怀才不遇之人,面对现实他采用的办法是另地求职,假如你是董生你会怎么做?(意思对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理解性默写练习
《蒹葭》同步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2
《核舟记》《赤壁赋》测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练习题2
《马说》练习题4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同步练习2
《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2
《登勃朗峰》练习题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2
《壶口瀑布》练习题2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练习题2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练习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题2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2
《核舟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2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2
《大雁归来》同步练习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2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
《灯笼》练习题2
《安塞腰鼓》练习题2
《回延安》练习题
《社戏》练习2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ppt课件4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教案2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flash课件1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教案1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ppt课件3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ppt课件2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