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时间 |
|
课时安排 |
|
序号 |
No.14-16 |
|
教学内容 |
第六课 养生主 |
|
教
学
目
标 |
1、知识与技能:自主反复诵读课文,独立解决疑难文言词语,同桌熟练互译,解析文段,大胆质疑,探究主题懂得养生之道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交流合作、师生解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在合作中领悟养生之道和处事之理。
|
|
重
点
难
点 |
1、重点:自主反复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文言词语,熟练翻译课文;领会养生之道的内涵。
2、难点:庄子的思想“养生之道”。 |
|
课型:预习课 课时:2 |
|
预习
目标 |
自主反复诵读课文,独立解决疑难文言词语,同桌熟练互译,解析文段,大胆质疑,探究主题懂得养生之道的含义。 |
|
导
学
提
纲 |
导学提纲内容 |
教法学法 |
|
1、了解庄子以及《庄子》的思想。
2、反复诵读,初步感知文本。
3、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4、整体感知:
(1)概括文章各段的内容,理解其寓意。
(2)谈谈你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5、问题探究:
(1)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2)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和“养生之道”有何关系?
(3)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借“族庖”“良庖”和“庖丁”比喻哪三种人?
(4)、通过庖丁解牛你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
6、知识拓展:
庄子的养生之道,除了本文的“缘督以为经”之外,他还有哪些高见?你还知道哪些养生之道? |
|
|
预习
反馈 |
(1)、 通假字:“生”“盖”“郤”“道” “踦”
(2)词类活用。
(a)、为善无近名:近 (b)、而刀刃者无厚:厚
(c)、善刀而藏之:善 |
|
|
预习
小结 |
1、 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文言词语,体会文意。
2、对词类活用现象学生理解有难度,应循序渐进。 |
|
课
后
反
思 |
|
|
课型:展示课 课时:1 |
|
展示
环节 |
具体内容 |
教法学法 |
|
知识
回顾
|
检查文言词语积累。概括文章寓意。 |
|
|
展示
目标 |
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展示,培养学生质疑、合作的精神。 |
|
|
展示
内容 |
详见导学提纲
第一展示任务:5(3)(4)
第二展示任务:4
第三展示任务:5(1)(2)
第四展示任务:6 |
|
|
展示
总结 |
1、疏通文意要抓住关键词语,结合生活实际。
2、学生在展示中表现出大胆质疑的精神。 |
|
|
反馈
检测 |
1、理解庄子的思想。
2、讲述庄子养生的故事并谈受到的启示。 |
|
|
课
后
反
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