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大小猫洞》导学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7-01


11.大小猫洞
作者;金克木
主备课教师:隆回县 雨山中学 王自强
学习目的: (请学生读)
1.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 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 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文本解读】
谋篇立意(导入)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爵  ( jué )士   仆( pú )人      矮(ǎi  )小      徒(tú  )步
效率( lǜ  )     辉煌(huáng )    脱(tuō )离      尊( zūn )重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
A.伸张正义  寻根究底  不计其数   闭门造车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济  真假难辩   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
C.长篇大论  为民请命  投机取巧   平淡无奇  
D.匹夫有责  无独有偶  前呼后拥   各霸一方
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泮宫(pàn) 晏婴(yàn)    爵士(jüé)     ( “爵”应读“jué”
B.仆役(bú) 玲珑(líng)   效率(lǜ)        (  “仆”应读“pú”  )
C.祭孔(jì) 称心(chèn)   状元(zhuàng      ( “尊”应读“zūn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                 )
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贫寒:穷苦。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先叙事再分析,接着进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曾经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
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进行考虑。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三、精句赏析 (默读读相关句段、思考、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
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
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
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本句是,呼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学习目标)
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
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
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 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 文学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时期  国的大夫。
3本文从 牛顿开猫洞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文庙的门 ,从 文庙的门 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
前呼后拥:
名满天下:                                     徒步: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反问   )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设问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
    参考:不是。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
    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要有见地,有深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见解独特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大小猫洞》教案7
《大小猫洞》教案6
《大小猫洞》教案5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4
《大小猫洞》ppt课件(9页)
《大小猫洞》ppt课件(11页)
《大小猫洞》教学实录
《大小猫洞》导学案
《大小猫洞》ppt课件(15页)
《大小猫洞》练习题
《大小猫洞》学案
《大小猫洞》学案练习及答案
《大小猫洞》教学反思
《大小猫洞》说课稿
《大小猫洞》原文阅读
《大小猫洞》教案及练习
《大小猫洞》学习要点
《大小猫洞》ppt课件4
语文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大小猫洞》教案及练习
《大小猫洞》教案3
《大小猫洞》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大小猫洞》练习设计
《大小猫洞》教案2
《大小猫洞》ppt课件3
《大小猫洞》ppt课件2
《大小猫洞》图片素材(4张)
《大小猫洞》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