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大小猫洞》学习要点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8-22


《大小猫洞》课文精讲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贫寒:穷苦。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徒步:步行。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仆役:仆人。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金克木(1912-2000),安徽寿县人,著名学者、文学家、北大教授,第三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以诗闻名,中年以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驰誉海内外,晚年以学术文化随笔赢得广大读者的景仰。金克木先生学贯东西,知兼古今,精通多种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涉及诸多方面。他一生笔耕不辍,主要学术著作有《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诗歌有《蝙蝠集》、《雨雪集》,小说有《旧痕集》、《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有《天竺旧事》、《燕口拾泥》、《书城独白》,译著有《伐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等。
3.背景链接
孙中山谈“大小猫洞”
英国从前有一位大科学家,在近来世界上的学问家之中,没有那一个能够驾乎他之上的,是叫做纽顿(今译牛顿)。纽顿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学问的人。他在物理学中,有很多超前绝后的发明,最著名的是“万有引力”。纽顿推出来的“万有引力”,是世界上头一次的发明,是至今科学中的根本原理,近来世界上许多科学原理的新发明,没有那一种能够驾乎万有引力学说之上的。纽顿对于科学既是有这样的特别聪明,试看他对于别的事情是不是一样的聪明呢?照我看起来,却有大大的不然。有一件很有趣味的故事,可以证明纽顿做事,不是件件事都是很聪明的。纽顿一生除了读书、试验之外,还有一种嗜好是爱猫,他养了大小不同的两个猫,出入总是跟着他。因为他很爱那两个猫,所以猫要行动,他便怎么样去侍候。譬如他在房内读书、试验,猫要出门,他便停止一切工作,亲自去开门让猫出去。如果猫要进到房内,他又停止一切工作,去打开房门让猫进来。那两个猫要终日总是出出入入,弄到钮顿开门关门,是麻烦不堪的,亿以有一天。纽顿便想一个办法,让那两个猫自己出入自由,不致扰乱他的工作,总是开门关门,他所想出来的是什么方法呢?就是把房门开两个孔,一个是很大的,一个是很小的。在纽顿的思想,以为在门上所开的大孔,便可以令大猫出入,在门上所开的小孔,便可以令小猫出入,象这种思想还这是大科学家的聪明,这件事实在还是大科学家做出来的。照普通的常识讲,开一个大孔,大猫可以出入,小猫也当然是可以出入,那么开一个大孔便够了,又何必要枉费工夫多开一个小孔呢?在常人都知道只要开一个孔,大科学家的纽顿偏要开两个孔,这是不是可笑呢?科学家做事,是不是件件事都是很聪明呢?由此便可以证明,科学家不是对于件件事都是很聪明的,科学家有了一艺的专长,未必就有种种学问的兼长。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二、文章脉络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本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三、写作方法
1.采用隐喻手法,思想内容深刻含蓄。
如:在“牛顿开猫洞”的分析中,以猫隐喻人;在“晏子使楚”的分析中,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
一方面本文的论点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隐含在文章中的,需要读者去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从而把握文章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以猫指人也就是被管理者,写出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以人的高矮喻人的等级,而以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隐喻了做事从实际需要出发。学习文章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作者采用了隐喻及隐喻的内容,也应该了解隐喻的手法及作者采用这一手法的目的,即作者用这样的方法以帮助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流畅的思路。
文章从牛顿开猫洞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中的门洞,从门联想到文庙的门,从文庙的门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北大的门和桥,可谓思路流畅。
3、本文语言生动。
本文语言的生动首先表现为幽默,例如“请晏大使从小门进”“城墙不是纸糊的”。幽默的语言与丰富的想像相关,例如“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语言的生动也表现在句式的变化,例如,前面说“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后边说“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语言的生动还与衔接连贯流畅相关。例如,“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连起来了。
四、问题探究
1、“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
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
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才是正确的。
2、句段理解:
⑴中心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本句是文章的总结句,又是文章的中心句。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宴子使楚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就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⑵重点句:(1)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由牛顿大小猫洞的故事引出人们对这个故事一般的看法——可笑,到底可笑不可笑呢?用疑问句开启了下文对这个故事的进一步分析。(2)这故事靠不住。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通过作者合情合理的简要分析,得出了“牛顿开猫洞”和“宴子使楚”这两个故事都靠不住的看法,照应了文章第一段的“真假难辨”,也告诉了我们要有怀疑精神,要自主思考从而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不可盲从。既然靠不住,那么为什么这两则故事又广为流传呢?导出文章的两个分论点: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⑶总结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本句是文章的中心,上面已从中心句的角度做了分析,下面再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⑷过渡句: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练习解答】
一、作者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地分析,还可以有所区别,第一个故事宣传的是共和的思想,即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第二个故事宣传的是民主的思想,即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二、略
【类文品析】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非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      、      和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 。
2、揣摩第三节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替代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句子。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     ,而且 。
3、第四节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 ,“更新”知识则强调 。
4、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还可以储蓄 ,因为 。
(答案:1、亲情、友情、学识;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2、回报(真正的好处);连友情本身也会失去。 3、不断增加、丰富(日积月累);要用新知识替代旧知识。 4、如:待人接物的态度;良好的态度是事业成功,被别人接纳、认可的重要保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大小猫洞》教案7
《大小猫洞》教案6
《大小猫洞》教案5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4
《大小猫洞》ppt课件(9页)
《大小猫洞》导学案3
《大小猫洞》ppt课件(11页)
《大小猫洞》教学实录
《大小猫洞》导学案
《大小猫洞》ppt课件(15页)
《大小猫洞》练习题
《大小猫洞》学案
《大小猫洞》学案练习及答案
《大小猫洞》教学反思
《大小猫洞》说课稿
《大小猫洞》原文阅读
《大小猫洞》教案及练习
《大小猫洞》ppt课件4
语文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大小猫洞》教案及练习
《大小猫洞》教案3
《大小猫洞》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大小猫洞》练习设计
《大小猫洞》教案2
《大小猫洞》ppt课件3
《大小猫洞》ppt课件2
《大小猫洞》图片素材(4张)
《大小猫洞》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