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感悟珍珠港》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10


感   悟   珍   珠   港

授课教师  

课型:新授

教学理念:本文作者站在整个人类利益的高度,透过对珍珠港事件的追述,和对凭吊者的追悼,集中反思了战争与和平,这两个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命题,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挖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握文章主旨,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能力目标:学会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呼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语句,段落的理解把握本文主旨

教学方法:情境激励,讨论交流,自主体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珍珠港》主题曲,营造气氛  出示幻灯片一 欢迎的画面)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珍珠港视频截图。(幻灯二展示图片:风光旖旎的夏威夷海滩。看了这一幅图片,我们的同学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生:我看见了金黄色的沙滩,耸立挺拔的椰树,闪耀着星光的蓝色太平洋。阳光、沙滩、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人们自由自在地嬉闹着,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

师:真不错!真有想象力。表达能力也很好。然而,60年前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战争,出示幻灯三,学生欣赏珍珠港事件中最惨烈的场面。

师:好!现在有谁能告诉我,这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个著名事件?

生: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师:很好,这就是珍珠港事件 出示幻灯四。可以结合你的历史知识,跟我们说说这次事件发生的时间吗?以及你所知道的情况吗?

生:这次事件发生在1941年12月7号。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军事基地。这致使在二战中还没投入反法西斯战斗中的美国,坚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念,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来。

师:很好,谢谢你的介绍。我再补充一些情况。在这次偷袭中,由于美国自身的忽视,缺乏了相应的抵抗,美军人员死亡2403人,失踪255人,受伤1178人。综合而言,美军在珍珠港的大型军舰损失约50%,飞机损失约70%,人员伤亡约三四千人,整个太平洋舰队在偷袭的那刻仿佛待宰的羔羊,几乎没有抵抗。多少生灵无辜遇难!我们所看到的片段真实记载了受难时的珍珠港。(扫视全班,用缓慢的语调)现在,我有个问题要问大家——在这次事件中,日本和美国究竟谁是真正的赢家?出示幻灯五

下面,带着我的问题,让我们随着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一起,走进那硝烟散尽后,伤痛却至今不能散去的珍珠港;体味作者从人类历史上这一惨剧中得到的感悟。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写于珍珠港事件六十年后,携带着人类抹之不去的伤痛的散文《感悟珍珠港》。

(多媒体出示课题:《珍珠港》)出示幻灯六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 出示教学目标出示幻灯七

三 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一>简介作者出示幻灯八

张抗抗,女,  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主要作品有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长篇小说《隐形伴侣》,散文集《橄榄》。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代表作:《张抗抗自选集》5卷,<<情爱画廊>>,《作女》,《请带我走》。《感悟珍珠港》于2001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二>了解有关珍珠港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历史事件

1、请学生介绍有关珍珠港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历史事件,教者补充。

(过渡语:珍珠港在哪儿?它有着怎样的地理环境?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的瓦胡岛,因盛产优质珍珠而得名。历史上,夏威夷是个独立王国。几百年前,西班牙帝国依靠海上力量强行将其据为己有,王国即告瓦解。1898年,日益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又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这块宝地,并着手在此建设海军基地。  

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海军力量的指挥中枢和保障中心,在世界战略格局中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美国战略家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经过近百年持续不断地修建、扩建和改建,珍珠港已成为设施完备、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型海军基地。科劳山和怀阿奈山的中间洼地就是驰名世界的珍珠港。  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和海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珍珠港事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1941年12月7日,日本未经宣战,偷袭了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于第二天对日宣战

补充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1)日本在1939年国内物资就供不应求,在全国范围内就实行配给制,在占领区如中国就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资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尽快占领东南亚。而美国则是它的绊脚石。 

 (3)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战略物资的禁运,使日本觉得与美国开战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发制人。 

(4)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方面企图一次击垮美太平洋舰队,另一方面使得美国暂时没有力量顾及东南亚。就在空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在菲律宾登陆,全面进攻东南亚。 

(5)日本对自己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很有信心,事实证明确实很成功。

<三〉检查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幻灯八,九)

四 整体感知,分析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 出示纪念堂图片,请同学结合课本中有关内容给大家描述画面内容。出示幻灯11,12

2、 出示战争场面图片,请同学用文中的语段来描述。出示幻灯13-17

(1)、文中哪些段落可看出珍珠港受重创?出示幻灯18

生:第五段,“其中有一千一百七十名海军将士长眠

生:第七段。“罗斯福仍然不相信如此强大的美军基地,怎么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

师:很好,还有吗?

生:第八段。“二千四百零三名美国人,灵魂与硝烟融入蓝天。”

生:第九段,“九分钟之内,战舰与一千一百七十名船员一并迅疾沉没”;第十段,“它庞大的身躯像一头巨兽残留的骨骸……巨大的平台陷于水下一米左右深处”

师:找的都非常准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强大的美军舰队如此不堪一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能不能用我们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多媒体出示:有恃无恐的骄傲与轻敌) 出示幻灯19

(2)美军的“有恃无恐与轻敌”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出示幻灯20

生:(1)当日本第一批轰炸机临近时,美国的讯息却被错误的判断;(2)当日本的战机从航母上起飞时,美国的士兵在椰树下度假,姑娘们在沙滩上跳舞;(3)当日本大规模空袭开始时,美国人还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刊登广告!

师:说得很精彩。其实主要是课文的第几小节?

生:(齐声)第六节。

师:好。我们齐声把第六小节读一下。看看当时美国人是如何的骄傲和轻敌的。

师:(待学生读完)其实,从第六小节中,我们挖掘到作者铺设的三组对比——当日本第一批轰炸机临近时,美国的讯息却被错误的判断;当日本的战舰从航母上起飞时,美国的士兵在椰树下度假,姑娘们在沙滩上跳舞;当日本大规模空袭开始时,美国人还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刊登广告!而从这三组对比中,恰恰突出说明了正是由于美军思想的懈怠,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多媒体出示:三组对比))出示幻灯21

3  出示残骸图片,请同学用文中的语段来描述。(第10小节) 出示幻灯22,23

思考  作者写了海面上的纪念堂,叙述了当年的事件,描写了事件的具体过程,并分析了美军惨败的原因,也描写了战舰残骸,这么多材料都是为什么而蓄势?

生:为发表感悟蓄势                               

4、原文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感悟?出示幻灯24

(过渡句  那么,让我们从这些表现作者感悟的段落中,找一些具体能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来。)

(1)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带有自杀性质,所谓弄巧成拙,结果当然事与愿违.

(2  在某种情况下,偶尔侥幸的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

(3)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师:请大家结合题目,看哪一句最为重要?

生:结合题目,我觉得,最后一部分最为重要。

生:“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师:大家同意吗?为什么是这句?

生:同意。我觉得这句可以视为作者由衷的呼告。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善良、正义、希望世界和平的作者形象,并可以突出作者个人观点。

师:对。这句话可以说是作者一路“行驶”下来,最想对我们说的话。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善良、正义、希望世界和平的心怀。这在文章行将结束的时候,起了点题的作用,突出了全文的主旨,是全文的文眼所在。

5、理清文章层次,明确重点是哪部分?

师:现在我再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结合题目,思考一下作者如何划分层次的?哪一部分最为重要?  

生:一至五小节写珍珠港所见;六至九节作者详细描写了珍珠港事件的具体过程,并且指出了美军惨败的原因;十至十二节是描写亚利山那号残骸,其中也有些对战争的感悟;十三至二十五节是作者对战争的感悟。结合题目,我觉得,最后一部分最为重要。

(多媒体出示幻灯25

:珍珠港所见—追忆往事—亚利山那残骸—战争的感悟)

   1-5         6-9         10-12          13-25

五总结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如何将海上纪念堂,亚利山那号残骸和珍珠港事件串联起来的?

生:作者先从海上纪念堂写起,然后对当年事件的追述,接着写沉号残骸,最后写了感悟。

师:不错。其实在我们对课文解读的过程中就已经阐述过了。作者从海上纪念堂写起,引出对当年事变的追述,描写了亚利山那号残骸,抒发了对牺牲者的悼念,接下来便开始了独特的感悟。这是我们要理清楚的。

师:作者在畅谈感悟时,表现手法灵活多样,除了独特的议论外,还用了许多修辞。请同学们找出一些来。

生:比喻。十三节,“从灰兰色的海水中,升起一滴琥珀色的气泡……像是从海底冒出的一朵硕大的热带花卉。”“最外围的一圈已渐渐泛白,如一只巨大的伞状水母,令人惊绝。”

生:十五节,“继而,各种颜色交织翻滚……像是一幅动态的现代绘画……”

生:还有二十节,“以暴易暴是一条危机四伏的钢索”,“远海上涌来的浪……如抖动一匹残旧的绸布。”

生:还有拟人。十二节,“清澈的海水中五色斑斓的热带游鱼……他们是亚利山那号沉舰最忠实的陪伴者。”

师:刚刚同学们找的都很正确。我们发现没有?在大家找的句子中,哪些意象出现的频率最多?

生:热带游鱼、气泡。

师:确实。时而泛起的气泡、活泼游动的小鱼,这些意象我们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在文中,作者将泛起的气泡和阵亡士兵的呼吸故意画上等号,它展示给我们的是幅烙着死亡标志的景象。而小鱼,我觉得在作者笔下,它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给它的都是些有温度的限定词——“五彩斑斓”、“美丽活泼” 只有消灭战争,人类才可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我感觉作者刻意勾勒两幅生与死的画面,而且把他们摆放在曾经弥漫战火,如今海不扬波的同一片海域中;他们产生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作者所见的气泡实际是什么? 是海底亚利山那号战舰渗漏出的汽油。参观者认为那是至今依然流淌着的殉难者的鲜血。作者觉得是海底船舱里人的呼吸—传达着生命气息的呼吸,是几十年间吐出的一个个叩问的气泡。突出强调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伤痛和死亡。

师:非常棒!套用一句话——你太有才了!这位同学充分调动了他的感官,去体味这其中的内涵,答得非常好。可以说,泛起的气泡和自由自在的小鱼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他们突出强调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伤痛和死亡,只有消灭战争,人类才可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师:回顾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是围绕一般特征进行解读的。也就是从“形”和“神”两方面入手,去领悟文章的内容。先抓住线索,揣摩作者的构思;再在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最后从字里行间推敲作者语言,对其内涵进行再挖掘。这也是我们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六、讨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是什么?展示美国向广岛投放原子弹的图片,思考:谁是赢家?出示幻灯27,28

(广岛市24.5万人中有20万人死伤,城市建筑物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全部倒塌和燃烧,一枚原子弹毁掉了一座城市。)

6、同学们,我们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发现:从战争初期看,日本人似乎是胜者,但实际上正是从这个事件开始,加速了他们的灭亡;最终日本人也只能自食其果,这正应证了中国人的古话:“玩火者必自焚。”

 七、合作探究:战争中谁是真正的赢家?出示幻灯31

 师:现在,我想再次问大家那个问题,我在一开始向大家提的那个问题——在战争中谁是真正的赢家?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1、万人坑图片   出示幻灯29

 2、战后废墟图片出示幻灯30

 2)请同学们看几组资料:(多媒体展示)出示幻灯32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15亿人卷入,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财产受损。

●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9000多万军人和平民

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4万亿美元。

●     越南战争使1000多万平民无家可归,165.7万人丧生,耗资2000亿美元。

●     短短几十天的海湾战争耗资3200亿美元,伤亡10万余人;

●     美伊战争美军伤亡9200人,伊拉克死亡人数约2.5-7.5万人;

●     核大国的核武器拥有量足以使我们的星球被毁灭几百次。如果任何武装冲突的升级导致了核武器的滥用,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10秒钟我们就可倒退到石器时代。

(3)结论:战争没有胜利者 (多媒体展示) 出示幻灯33

 为什么?用书中原话来回答。(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正义或是非正义的战争,都是以流血和灾难为代价的。)

(自己的语言:在从未获得真正和平的世界上,只要有战争,就必然会有伤亡,战争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八、拓展延伸:联系当今国际形势,举例说说人们是如何看待这种警示的?

过渡语:人类若是继续滥用战争,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珍珠港留给后人的百年警示。可是当我们放眼世界,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国家、地区并没有牢记这一警示,你能举例说说吗?

交流明确:(1)日本人似乎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警示,这从日本一些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事实中可以得到证明,尽管日本在二战中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但仍未从中获得警示;

(2)美国人也没有,伊拉克战火就是有力的佐证。虽然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于1958年经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在珍珠港建造了亚利山那纪念堂(图片展示),以此来祭奠在珍珠港事件中丧生的将士并教育后人勿忘历史,但他们也并未真正从中获得警示,牢记警示。

九、小结:

战争是残酷的,它是死神的盛宴,是“恐怖中的恐怖,各种罪恶中的魁首”,它留给人类的永远都只是尸体与废墟,永远都是灵魂上的创伤和精神上的阴影,它从未给人类文明的大厦添过一砖一瓦。同学们让我们永远牢记珍珠港的百年警示,拒绝战争、维护和平吧!

(展示和平鸽嘴衔橄榄枝的图片)出示幻灯34

 十、作业布置:(多媒体展示)出示幻灯35-40

 (一),课堂练习

(二),高考题回顾

(三),课后作业

1、课后搜集有关战争方面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流血和灾难的沉重代价。

2、完成练习册中的本课作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感悟珍珠港》巩固练习
《感悟珍珠港》学案
《感悟珍珠港》课堂实录
《感悟珍珠港》说课稿
《感悟珍珠港》ppt课件3
《感悟珍珠港》教案2
《感悟珍珠港》教案1
《感悟珍珠港》写作背景
《感悟珍珠港》ppt课件2
重点解读《感悟珍珠港》
《感悟珍珠港》同步练习
《感悟珍珠港》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