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上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05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受美迫害”的真相,并从中感受钱学林热爱祖国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钱学森说的话,体会人物心情感。
3、 结合课文内容,注重积累和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倾听与复述
1. 读题(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
2. 出示第1组词语:

听到消息 辞职回国 受美迫害
坚持斗争 得到支持 回到祖国
A. 指名读;B、齐读;C、利用这组词语说说本文主要讲钱学森的一件什么事?D、这6个词语中,文中对哪个词语写得最具体详细?——受美迫害
过渡:是的,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着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我们内的。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的第3 4自然段,去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习第3 4自然段。心就有一种冲动和迫切,很想了解美国当局是如何阻 迫害钱学森回国 
A自学。B指名说迫害,并逐渐出示下列词语。

不准回国 间谍 被捕 折磨
美国迫害 公愤 营救 保释
仍旧迫害 限制 检查 监听
C学生练说。D指名说。并板书:阻隔 侮辱 限制 侵犯
过渡:同学们,钱学森面对美国当局的阻隔 侮辱 限制 侵犯,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没有屈服—─
4、出示句子:

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A齐读B坚决地读。
5、这是一个( )的钱学森!
板块二:朗读与体会
1、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内心产生一个疑问:
美国当局为什么如此无休止地阻挠、折磨钱学森的回国,——指名回答。
2、出示友情知识快速阅读钱学森的简介。——快速阅读
过渡:就是这么一可遇不求的人才,美国当局聘为终身教授,什么是聘为终身教授?聘为终身教授就意味着在美国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就意味着钱学森在美国有什么?——指名说。同学们在这个人人梦寐以求的国度里,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他可以过着那是多么令人羡慕。但是,当钱学森一听到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3、出示句子: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A从“立即”你读懂了什么?B指导朗读。C“这里的一切”的是什么?
D指导朗读。提示: 
1、钱学森兴奋地说:——学生接读
2、钱学森深情地说:——学生接读
3、钱学森又默默地对自己说:——老师读
4、钱学森几乎是大叫起来,对全世界地人说:——学生接读
师:但是,钱学森仅仅是为了回到祖国,回到中国来,却受到美国当局的阻隔、侮辱、限制、侵犯。但是钱学森
1、面对美国的阻隔,他
2、面对美国的侮辱,他
3、面对美国的限制,他
4、面对美国的侵犯,他
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师:他就这样与美国当局坚持了五年。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年,这是痛苦的五年,这漫长的五年,这又是苦苦等待的五年。接下来根据老师的描述,在一次感受钱学森的坚强,钱学森的不屈不挠,钱学森这颗爱国心。提示:
1、坚持斗争的第一年过去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第一
二组
2、坚持斗争的第二三年过去了,钱学森仍然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第三四组
3、坚持斗争的第四五年过去了,钱学森依然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全班
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同学们,钱学森回国后到底做了哪些贡献呢?——出示友情知识卡
师:钱学森的不懈斗争,感动了全世界人民,感动了中国政府,感动了中国人民,感动了周恩来等到老一辈领导。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的回国,9月17日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同学们,为什么说是幸福的泪花
板块三:拓展与升华
1、新中国的一切对他来说是这样的陌生,又是如此的新鲜。他踏着天安门广场的大理石,抚摩着汉白玉栏杆,他思绪涌动,感慨万千,(音乐想起)
他想起了( ),想起了( ),想起了( )
A写。B读
2、出示句子:
我相们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3、出示孙中山的话: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知道怎样爱国。
4、听歌——我的中国心
5、出示——
杨利伟 钱学森?
反思: 
1、努力体现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但当课标提出这一理念时,时下的语文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人文”春风遍地开,“工具”成了课堂的绊脚石,成了课堂中最忌讳的行经,对以往的语言文字训练更是“谈虎色变”。
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它是语言的,学生在实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语文本体,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位,记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感情,所谓语文教学应“死去活来”。
2、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对教材把握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才可以深入地精读品位,只有把握着作者的文路,学生才可以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原文阅读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ppt课件5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ppt课件4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ppt课件3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实录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说课稿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8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7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6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5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4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反思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ppt课件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ppt课件1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