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05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导语: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深入、进步,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及物质,都可以形声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比如:镭、锶等等。而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凉”“晾”“谅”和形声结构,是否在提示我们,在先前造字之初,这个“京”字,原本是读“ liang ”的呢!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 huai ”呢?
古代有个叫胡曾的人,写过一首《嘲妻家人语音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却道是天‘因’。”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今汉语读音的变化,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真是鸡蛋里挑骨头。很显然,当时这个时期,这个“十”肯定不读 shi ,这个“针”肯定也不读 zhen ,“阴”肯定不读 yin 。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 、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 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 ( 前缀 ) 或词尾 ( 后缀 )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 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 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单音词与多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的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 ( 双声关系 ) .须臾、仓皇 ( 叠韵关系 ) 。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 ( 《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指“亡” ) 。耳目 ( 《笑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中的“耳目”偏指“目” ) 。偏义复词,要根据上下文。注意它的“偏义”所在。
2 、词语的词义变化
汉语从古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 ( 如“天、地、人、马、牛、羊、东、南、西、北、雨、雪、风、霜”等 ) 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 ( 如“慈、厨”等 ) 的意义,古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阅读文言文不会造成困难。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如:社稷 ( 国家 ) 、崩 ( 称天子死 ) 、埙 ( 古乐器 ) 等。这部分词,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工具书就可以明白,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以上两部分词语在文言词汇总量中占少数,而大多数词语的意义古今有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 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河”指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
(2) 词义缩小。“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3) 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 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3 、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 1 )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的词汇以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以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典型形象的词汇:
( a )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指导方针“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
( b )经济方面:如改革后的“经济特区”,指导性的“十五、十一五”计划,再有以旅游业为头的“红色旅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 “白领、个税改革”等。
( c )文化方面: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为了适应市场而产生了词汇如“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级女生”等;也有外来的“拜金主义”等。
( 2 )网络用语方面:
网络与计算机是 20 世纪的象征,它代表着先进和高效,十几年时间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所以当之无愧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如“硬件、网吧、 IT 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共约万个。但也有一些如“ PK 、 1314 (一生一世)”等网络异化词现象。
( 3 )科学技术方面:
有人说 21 世纪是人才和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这一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域。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认识和交际要求,给新生事物命名非常必要,从而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已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 4 )国际用词方面:
汉语词汇不仅与中国本身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人士接受。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同样的道理,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知趣”地退出了词汇舞台。比如“买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没人用了。
4 、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 1 )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 2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
( 3 )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讲授新课
1 、语序的变化
古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 .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 、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 .陈胜者,阳城人也。
B .夫战,勇气也。
C .荀卿,赵人。
3 、词类的变化: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 .“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
D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
E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
三 处理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资料
第二节《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资料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练习题
《古今异义》ppt课件
《古今言殊——汉语的演变》ppt课件4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课件3
语言文字应用《古今言殊》ppt课件2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3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课件1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2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