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课文练习 >>
《木假山记》拓展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5-10


一、          基础知识题
    1.解释加点词语。
    (1)或蘖而殇      (2)或拱而夭——
    (3)而有斧斤之患    (4)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5)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6)予见中峰魁岸踞肆——
    (7)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2.翻译下列句子。   
    (1)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
    (2)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3)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4)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5)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3.作者对木假山“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说说作者所“爱”所“感”所“敬”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
1.(1)蘖:树木的嫩芽尸殇:未成年而死。
(2)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3)斧斤:斧头。
(4)汩没:沉没。
(5)数:指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即命运,气数。
(6)魁岸:强壮高大的样子。踞肆:傲慢放肆,这里形容“中峰”神态高傲舒展。踞,同“倨”。
(7)服:佩服,这里用为使动,使……有。
2、(1)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
(2)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3)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4)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5)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3、“爱”字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爱,是爱木假山本身;“所感”的是由木假山联想到做人;“所敬”的是从木假山身上所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意气端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等可贵的品格。
二、精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痴沙之间,不知其]L-i~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渍,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    殇:未成年就死去
B,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材:木材
C.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或:有的
D.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远:远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或仿佛于山者
B.则为好事者取去
C.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D.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
3.文章先写树木的不幸有什么作用?
4.翻译下列句子。
   (1)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2)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答案:
1.B(当做木材)
    2.D(文中指乡扣平民,今义指那些与文明人,相对应的没有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人)
   3.为了引出后面的木假山,衬托出木假山的最幸,为后面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4.(1)不幸而被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    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
(2)、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
一、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委。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异
B、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举:推荐
C、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当:应当
D、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             计画:计划
2.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C、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况钟初任苏州知府,面对难治的局面,巧察实情,严惩奸吏,全府上下为之大震。
B、况钟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举贤荐能。
C、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
D、况钟任满时,当地很多百姓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答案:
1、C(判罪,按其罪判相当的刑)
2、D(A第二人称代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连词,表转折;助词,表状态C代词,有人;或者,也许D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3、C(“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的说法不当,“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意思是说这1240人服军役到只到自身,不再让他们的子女因他而服军役)
4、(1)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
(2)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3)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样。
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黜,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免除烦荷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即上书朝廷讲明。清军御史李立在匈补军户时为政暴虐,府同知张徽秉承李立的心思,动辄用酷刑压制平民改配军籍。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只役及本人的一千二百四十人。苏州府属县拖欠的赋税共四年未收齐,总计七百六十余万石。况钟请求适当改为征钞,被户部部议时否决,但从此后颇有所蠲免和减征。况钟又曾上言:“近来奉诏召募百姓租种官民荒田,官田按照民田科征,没有人种的田地则免除赋税额。昆山等县百姓因为死亡、迁徙、从军而除掉户籍的,减去赋税。其他官田被海水淹没的,赋税额却依然存在,应当都按照诏书的规定办理。臣所管辖的七县,税粮税轻重不均。……请求敕令有关机构处理。”宣宗都予以批准。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振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
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自然选择的证明》课后练习
《登快阁》同步练习
《客至》同步练习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练习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练习
《兰亭集序》习题精选
《桥边的老人》过关检测题
《浙东学术》检测练习题
《沙之书》课外阅读练习
《沙之书》同步练习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同步练习
《素芭》同步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及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
《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命名记》测试练习
《命名记》练习题
《这思考的窑洞》同步练习
《草原藏香》同步练习
《鸿门宴》专项练习题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同步练习
《寒风吹彻》同步练习
《论快乐》同步练习
《论趣》同步练习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练习题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同步练习
《天狗》练习题
《捉不住的鼬鼠》《美》同步练习
《新纪元》同步练习
《木假山记》教案2
《木假山记》ppt课件1
《木假山记》原文和译文
《木假山记》赏析
《木假山记》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