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课文练习 >>
《登临词二首》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3-14


《登临词二首》练习
一、语文快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险峻  疏浚  逡巡  俊俏  怙恶不悛
B.亵渎  案牍  黩武  牛犊  买椟还珠
C.骁勇  妖娆  饶恕  缭绕  百折不挠
D.枢纽  讴歌  老妪  抠门  呕心沥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  焕散  神采  掉以轻心   短小精悍
B.决窍  安详  延伸  耳濡目染   恰如其分
C.耽搁  推诿  倾轧  改斜归正   振聋发聩
D.气概  赡养  谄媚  枉费心机   巧夺天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_,在2008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②发言人当即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当局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
A.计划   基础上   导致
B.规划   前提下   引导
C.规划   前提下   导致
D.计划   基础上   引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C.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在北京一些中央媒体工作的外籍人士注意到,媒体上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车次?但我一定会去接他,他和我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啊。
B.松下公司研制的“睡眠屋”将于明年7月正式上市,价格定在300万日元(约合27272美元)左右。
C.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同时还展开了“推荐用户可获赠车模”和“装饰件优惠”等活动。
D.“大桥要通车了,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7 以人的五官为对象,写出两个句子。
例句:人的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有时却不平等看人。
      (1)                                                   
      (2)                                                   
8、请从课外找两幅讽刺漫画,解说其内容,并概括其寓意,每幅30字内。
(1)内容:
 
(2)寓意:
 
9、某校举办中外名曲欣赏活动。
(1)请你推荐一首中外名曲(含流行歌曲),并说明理由,200字以内。
 
 
 
 
 
 
(2)请为此活动写一海报,60字内。
 
 
二、文本阅读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0、这首诗词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拓展阅读训练
(一)课内自读训练
蝶恋花 平山堂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朝中措 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少年,尊前看取衰翁。
12.这首诗哪里体现了离别?你能说一下诗中的太守形象吗?
                                                                                                         
                                                                                                         
水调歌头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3、“春入武陵溪”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诗中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你读过类似的诗文吗?请举一篇。
                                                                                             
                                                                                            
                                                                                                
(二)课外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巨人树
[]斯坦贝克
我在巨人树身边过了两天。这儿没有旅客,没有带着照相机吵闹的人群,只有一种大教堂式的肃穆。也许是那厚厚的软树皮吸收了声音才造成这寂静的吧!巨人树耸立着,直到天顶,看不到地平线。黎明来得很早,直到太阳升得老高,辽远天空中的羊齿植物般的绿叶才把阳光过滤成金绿色,分作一道道、一片片的光和影。太阳刚过天顶,便是下午了,紧接着黄昏也到了。黄昏带来一片寂静的阴影,跟上午一样,很漫长。
这样时间变了,平时的早晚划分也变了。我一向认为黎明和黄昏是安静的。在这儿,在这座水杉林里,整天都很安静。鸟儿在蒙胧的光影中飞动,在片片阳光里穿梭,像点点火花,却很少喧哗。脚下是一片积聚了两千多年的针叶铺成的垫子。在这厚实的绒毯上听不见脚步声。我在这儿有一种远离尘世的隐居感。在这儿人们都凝神屏气不敢说话,深怕惊扰了什么——怕惊扰了什么呢?我从孩提时代起,就觉得树林里有某种东西在活动——某种我所不理解的东西。这似乎淡忘了的感觉又立即回到我的心里。
夜黑得很深沉,头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的一颗星星。黑暗里有一种呼吸,因为这些控制了白天、占有了黑夜的巨灵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觉,在它们深处的知觉里或许能够彼此交感!我和这类东西(奇怪,我总无法把它们叫作树)来往了大半辈子了。我从小就赤裸裸地接触它们。我能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他们怕危险,怕被关闭、封锁起来。怕抵抗不了那过分强大的力。他们害怕,不但因为巨杉的巨大,而且因为它的奇特。怎呢能不害怕呢?这些树是早侏罗纪的一个品种的最后的孑遗,那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那时巨杉曾蓬勃繁衍在四个大陆之上,人们发现过白垩纪初期的这种古代植物的化石。它们在第三纪始新纪和第三纪中新纪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可是冰河来了,巨人树无可挽回地绝灭了,只有这一片树林幸存下来。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的形象。在踏进森林里去时,巨人树是否提醒了我们: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是乳臭未干、十分稚嫩的,这才使我们不安了呢。毫无疑问,我们死去后,这个活着的世界还要庄严地活下去,在这样的必然性面前,谁还能作出什么有力的抵抗呢?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4、  如何理解第1段中“大教堂式的肃穆”?
 
 
15、  结合第2段文字,试对“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
 
 
16、  巨人树对整个人类有着怎样的提醒?(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17、  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 本文作者引导我们敬畏自然,主要是从古老的巨人树给人类昭示的自然伟力入手,让人们在这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面前悚然自律,同时也罗列了人类的诸如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的非理性行为。
B、 “我能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作者处处表现“我”与一般人的不同,但并没有否认人类的共同感受——对自然的一种本能的敬畏。
C、 “也许是那厚厚的软树皮吸收了声音才造成这寂静的吧!”此句既是对“寂静”形成原因的推测,同时也对巨人树树皮进行了富有质感的描写。
D、文章运用“主客兼顾”的描写法:“脚下是一片积聚了两千多年的针叶铺成的垫子。在这厚实的绒毯上听不见脚步声。”这是主观性的描写;“我在这儿有一种远离尘世的隐居感。……我从孩提时代起,就觉得树林里有某种东西在活动——某种我所不理解的东西。这似乎淡忘了的感觉又立即回到我的心里。”这是客观性的描写。
E、 《巨人树》在总体构思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正入反”,由巨杉的强力和古老联想到人类的稚嫩渺小。二是“以实生虚”,作者与巨杉裸触身亲,半辈子相伴,感受实在,文中对巨杉古老历史的介绍也是有科学史可证的;然而巨人树能够对人类发出“提醒”,却分明是“理性的务虚”。
四、鉴赏评点阅读
 
答案:
1 .B  
解析:A项:逡qūn ,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 B项:均读dú;C项: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项:枢shū,讴ōu,妪yù,抠kōu,呕ǒu
2. D
解析:A项:焕—涣;B项:决—诀;C项:斜—邪
3. C 
解析:计划: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一般更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而且相对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的工作计划。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是以“一个中国”作为“先决条件”。 引导: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导致:引起。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有“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故用“导致”。
4.A  
解析: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有条不紊: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与“爱干净”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应为“事半功倍”。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5 B 
 解析:A项:主宾关系颠倒,应是“他的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C项: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D项:缺主语。
6 .B
解析: A不是问句,将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D“说”后应为逗号。
7. (1)人的两耳是分在两边的,有时却总好偏听一面之辞。
(2)人的鼻端,共有两孔,有时却随着别人一个鼻孔出气。
(3)人只有一舌,但有时却说两面话。
8.略。
9(1) 答案要包含作品名称、内容主旨等。
(2) 答案要包含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语言简练生动。
10.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描绘了一幅故国深秋暮色图,澄江、翠峰、征帆、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美景如画。临江揽胜,凭高吊古,感叹美景依旧,六朝却皆以荒乐而相续亡覆。其间说到了悲恨荣辱,空遗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凝碧,触目惊心而已。
11.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哀怨的女子。因丈夫走马章台,而却自己禁锢在这深深的庭院,感到年华已逝,看到花儿无情飞过,表现了愁怅伤感的情怀。                                             
12.离别情怀表现在“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因为杨柳本是无情物,但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离别怀远的思绪紧密相连。诗中的太守形象的特征是气度豪迈,才华横溢。
13.“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描写进入幻想的神仙世界。诗人幻想仙境,想借此忘却丑恶的现实,不愿媚世求荣,与世俗同流合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4.①“大教堂式的肃穆”写出了古老的杉树林之宁静;②隐含着这样的感情定位:“我”是把巨人树当作自然上帝来信仰、来崇拜的,“我”之感受与众不同。
15.2段文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鸟儿在蒙胧的光影中飞动,在片片阳光里穿梭,像点点火花”,这是“动”;“却很少喧哗”,这是“静”,喜欢喧闹鸟类也因为敬畏肃穆的巨杉林而变得安静了。
16.巨人树:人类还十分稚嫩,大自然的规律毕竟不是稚嫩的人类所能抵抗和轻易改变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自然选择的证明》课后练习
《登快阁》同步练习
《客至》同步练习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练习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练习
《兰亭集序》习题精选
《登临词二首》练习题
《桥边的老人》过关检测题
《浙东学术》检测练习题
《沙之书》课外阅读练习
《沙之书》同步练习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同步练习
《素芭》同步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及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
《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命名记》测试练习
《命名记》练习题
《这思考的窑洞》同步练习
《草原藏香》同步练习
《鸿门宴》专项练习题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同步练习
《寒风吹彻》同步练习
《论快乐》同步练习
《论趣》同步练习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练习题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同步练习
《天狗》练习题
《捉不住的鼬鼠》《美》同步练习
《新纪元》同步练习
《登临词二首》原文阅读
《登临词二首》教案2
《登临词二首》ppt课件2
《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2
《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
《登临词二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