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丰乐亭记》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6-24


丰乐亭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两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4、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两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导入课文: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课文:
1、第一节介绍了自己在滁州勤于政务和丰乐亭的环境。
讨论:“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我们学习过的《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口气,句中“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然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的意味吧。和《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相似。
讨论: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讨论: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醉翁亭记》有相同之处吗?
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
2、第二段在这一节中作者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的是什么?介绍历史事情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1)介绍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先叙述了五代时期的情况,据史书记载,后周显德三年(956)二月,殿前都虞候赵匡J乱袭滁州清流关,败南唐兵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在滁州东门之外擒获皇甫晖、姚凤。紧接着,行文又追溯唐朝末年,天下分裂、豪杰纷争的混乱局面。史载唐广明元年(880),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滁州。
(2)作者在这里插入两处叙述,其目的是为了与北宋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作对比,衬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结合下文来看,这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准备。
3、第三段介绍了滁州现今的情况。
由于滁州处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来此的“舟车商贾、四方宾客”极少;当地百姓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态,“乐生送死”。让作者感慨的是,到如今那些经历或了解战争的“故老皆无在者”“百年之间……而遗老尽矣”。人们远离战火有百年之久,已经淡忘了战火的洗劫,战乱的痛苦,“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了。作者在简要介绍了目前状况之后,笔锋一转,用“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唤起读者思考,如今的安逸日子是怎样获得的。作者将功劳归于最高统治者的“功德”,显得很冠冕,实际在言语之问隐约透出一种忧患意识。
4、第四段是文章的重点。
(1)文章中的动词用的很传神举例说明:
句中的“仰”“俯”,不仅交代了观赏风景的角度,而且也交代了观赏对象的远近,“望”“听”则准确地描写了观赏时的动作,这番描写透着一份悠闲;“掇”字生动地描写了对眼前绽放的鲜花的怜爱之情,“荫”字则流露了休憩之时的惬意的情趣。这两句话用词准确传神,显现了欧阳修驾驭文字的功底。另外,掇幽芳指春,荫乔木指夏,风霜水雪指秋冬,秋冬草枯叶落,山势蝇岩毕露,故日“刻露清秀”,作者仅用十五个字就概括了四季景色的特点,尤其让人钦佩。
(2)作者为什么和百姓一起去亭子那里游玩?
 “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幸”字,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生活富足离不开欧阳修为官的努力,这不是侥幸获取的结果,而是勤于官务的必然结果。
(3)作者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但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即使有好的收成,怕也是没有心情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么,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加强国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5、第五段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是对自己的鞭策;第二句话“遂书以名其亭焉”,则交代了“丰乐亭”名称的来历。语言干净利落,简洁经济。与上文详细描写滁州风景、详细描写自己赏玩风景时的心态举动的文字相映成趣,也体现了欧阳修谋篇布局的匠心。
 6、最后一段是“记”的一个组成部分,交代创作的时间以及创作者的姓名。
 7、总结全文: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极具特色。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他善于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富于变化,涉笔成趣。《丰乐亭记》全文沉醉于山水,感今怀古,固然歌颂赵宋王朝的功德,赞美丰衣足食、民享安乐的太平景象,但其中也包含了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全文紧扣“丰乐”两字,今昔对比,忧深而思远。
    《丰乐亭记》文约而意丰,辞微而旨大。作者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之人,自己虽然遭遇不幸,但仍把国家安危放在首位。《丰乐亭记》虽然也有“与民共乐”的思想,但意蕴较《醉翁亭记》更高一筹——文章隐隐透出“乐而不能忘忧”之苦心,不仅要与民同乐,更应该居安思危。
三、拓展与思考:
    1.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严谨,说说全文是如何紧扣题目“丰乐亭”三个字展开的。
    本文第一段开门见山,劈首点题。然而写法不同一般。将文题“丰乐亭”三字,依次逐一点出:滁水“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点出“丰”;“俯仰左右,顾而乐之”,点出“乐”;末句“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点出“亭”字。第二段并不接写“丰乐亭”,而引出“昔太祖皇帝”(赵匡胤)平定滁州的往事。与第三段“今滁介于江淮之问……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等内容暗合。第四段,直接第二、三段写今之滁州一派太平景象,突出“丰”而“乐”。此段仍紧扣“丰乐太平”展开,呼应第一段的“丰乐”,但“丰乐”的内涵已经巧妙转换。把“丰山美景可乐”的“丰乐”变换为太平时期“丰年之乐”和太守“与民同乐”之“丰乐”了。文章结尾点明题旨,交代亭的得名,也是紧扣“乐”字,照应第一段“丰”出于“丰山”之名,“乐”来自本山美景可乐的伏笔。
    2.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有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段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戈”,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同时为结尾点明“宣上恩德”的主旨伏笔。 
 
 
 
 
 
 
 
 
 
 
 
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感到甘甜。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静地潜藏着。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喜欢这里的风景。于是我让人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景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嘹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山高水清。想问当时战争情况,当年的人都早已死去了。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乘阴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峭刻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庆历丙戌年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
《丰乐亭记》教案2
《丰乐亭记》ppt课件1
欧阳修《丰乐亭记》mp3音频朗读
《丰乐亭记》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