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鲁教版《书生论剑》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6-04



《书生论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青铜文化,感悟中华民族所崇尚的正义、公道以及除暴安良的精神。
2.了解青铜剑有关的历史典故,体会青铜剑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知识和精神品质。
3.培养思辨能力、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创新能力,感悟青铜剑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青铜剑有关的历史典故,体会青铜剑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知识和精神品质。
2.通过青铜宝剑了解古老的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
3。学习本文写理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人铸剑的智慧,体会古人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青铜之剑象征着慷慨豪气、英雄悲歌、正直忠诚、公正正义和诚实守信……李白的“拔剑四顾心茫然”、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既有着渴望建功立业的慷慨豪气,也透露着壮志难酬的悲鸣;侠客的路见不平代表着正直,而象荆轲这样的一诺千金、士为知己者死更是一份守信。
青铜剑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武侠小说却为我们彰显了青铜之剑的阳刚之气、儒雅之气。今天,只要还有执法不公,就需要青铜剑的公正正义;只要虚假之风依旧,就需要青铜剑的诚实守信。只要人们信念丧失,就要高奏青铜剑的正直忠诚;只要有人畏惧不前,就要高唱青铜剑的慷慨豪气。当青铜剑的光芒闪射寰宇,中华民族的浩歌也将响彻世界民族之林。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本
1.走近作者
韩静霆,祖籍山东,现为中国作协、美协、音协、视协、剧协等会员,空军文艺创作室主任,文职将军。著有《凯旋在子夜》《孙武》《战争让女人走开》《大出殡》《魔力》等小说作品,创作的歌曲包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希望》《世纪春雨》等。
2.背景介绍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汉朝以前尤其春秋战国时期,在抵御外侵和群雄决角逐的过程中,剑起来很大的作用。剑能够安身立命,能够带来权力和荣誉。剑是国术短兵之一,比刀更早用于战场。最早的咏剑诗出自古诗《陌上桑》,“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古人对剑崇尚有加,也产生了很多动人传说,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
3.文本品读
“书生”即指作者作为一个文人出现,“论”是评论,“剑”是一种兵器,其实就是作者借论剑来评论历史。
思想脉络是睹剑凝视,惊讶剑之精美;遥想舞剑铸剑的传奇故事,思考人类古今爱剑的实质,不禁感慨万千。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自由地穿行,情感乘着剑的翅膀,在广袤的时空飞舞,将千年华夏历史文明,古老的民族文化,谱成一支跌宕起伏的青铜剑之歌。
4.知识积累
⑴字音
箴言 神祗 出鞘 淬火 镌刻 剽悍 功勋 睿智 料峭 臆想
鎏金 赘肉 挑剔 寒噤 涅槃 戈戟 墓穴 鸟篆 殉剑 钟馗
阖闾瓦釜 铬化 斧钺 相形见绌 凶神恶煞 瞠目结舌 扑朔迷离
蚊龙出岫
⑵字形
馨 馨香 详 安详 桨 船桨 
磬 钟磬 祥 吉祥 浆 泥浆
锻 锻造 弧 弧线 擎 擎起
煅 煅烧 狐 狐狸 掣 掣肘
锥 圆锥 铮 铮铮 殉 殉葬
椎 脊椎 峥 峥嵘 徇 徇私
⑶词语
剽悍:敏捷而勇猛,也作慓悍。
铭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臆想:主观的想象。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短兵相接:双方用刀剑等短兵器进行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瞠目结舌: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颠扑不破:无论怎么摔打都不破,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
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说话。
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多含褒义)。
应运而生:应天命而降生(泛指顺应时机)。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三、自主探究,细加揣摩
1. 文中说:“青铜剑是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是别的武器想也不敢想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思路点拨: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全文的主旨分析。
参考答案:“古剑却抖落尘灰走了出来,青铜还是青铜,拂之铮铮有声”,只有古剑能够这样长时间地流传,更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文化,可以向今人解释历史的风云变幻。
2. “它曾经给文人以文采,赐哲人以哲思,让考古学家印证历史。”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思路点拨:理解句子的含义既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又要对句子中的词语有准确的把握,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青铜剑不只是历史文物,它走进了文学,融入了哲学,见证了历史,它的存在更值得人们多角度地去认识,去思考。
3. 文中引用干将莫邪夫妻的悲壮故事,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着重说明作者所寄寓的浪漫色彩和理想追求。最好分条列举。
参考答案:①这个故事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为神秘宝剑的诞生作了很好的诠释;②每支至尊的传奇的宝剑的诞生,都凝聚着铸剑人的理想期待;③宝剑的美妙绝伦,是铸剑人生命灵光的化身,也表达了对为理想而献身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4. 简析本文说理抒情开阖自如的写作特点。
思路点拨:理解掌握写作方法也是高考阅读的一大考点。分析要结合课文内容,切忌空洞无物。
参考答案:“论剑”不是作者的目的,“论史”“说理”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但“说理”的火候是需要精心把握的,作者在这方面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文章两次写道“剑舞”,而且写得优美异常,同时,两次阐述舞剑背后的“理”。第一次写“剑舞”,主要是以虚拟的手法,赞美青铜剑的精美:“它灵活飞动,让人在冷铁相搏的肉搏战中也闪展腾挪舞个不停”,“良剑各怀绝技,互不相让,个个出鞘如芙蓉出水,蛟龙出岫,带着清风,带着长啸”。作者极尽写青铜剑舞绝伦之美,是为了引出这样的思考:“我实在搞不懂,古人怎么想到要把杀人武器制造得无与伦比的精美?用美来杀人,太残酷太有效太刺激了。古之能工巧匠绝顶的聪明,是否也伴随着无解的蒙昧?”第二次写“剑舞”,是以实现虚的手法,写公孙大娘舞剑器,传神而又精彩动人:“公孙氏出剑如后羿射日那样地迅疾耀眼,矫捷似群帝驾着龙在云中穿行。”作者这样以诗化的语言写舞剑,是为了抒发对诗人杜甫的人生情感评说:“他咏诵的剑舞的风采,永远照耀后世。特别是杜诗人观剑的时候,望彻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50年,参透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尤为令人叹服。”接着就自然引出文人爱剑的文化情结:“这一方面是那金属的锋刃,能给柔弱的文人一点儿精神上的雄性补充,是一味药。一方面,文人可以借题发挥,抒发一些胸中积郁的豪气。”历史理性的透析。轻松明快富于激情,畅酣瑰丽的想象,又时刻映射出对世事沧桑的哲理审视。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述睿智事理的句子,在文中处处可见。作者厌恶战争暴力,期盼人类和平安详,但文中并不见愤懑的直接谴责和呐喊,而是娓娓而谈,戏言说大义,妙语道真情:“人们制造杀人武器的手段越来越精,那些闪烁着温柔的瓦蓝色光焰的手枪,其实更像玩具。”“冷兵器时代的人唤马嘶远去了”,“我明明知道佩剑的祖先不会来的,可我似乎看见他们了!我看见佩剑的先人在遥远的天地之交,正回过头来望着我们,我不知道还应该说些什么。我知道,不论用多么美丽的诗句来歌唱青铜剑器,都过时了”。
5. “我知道,不论用多么美丽的诗句来歌唱青铜剑器,都过时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思路点拨: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本句“过时”就是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青铜剑有过它的辉煌的发展史,它曾经见证了多少朝代的起起落落,在它的沧桑、它的厚重面前我们对它的认识、描述显得多么单薄。
6. 文章写了今人对剑的认识,作者的看法是怎样的?
思路点拨:筛选提取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要注意概括与整合,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剑这种古老的器物在大多数今人的眼中只是一种武器而已,更有甚者只是把它当作侠客的化身,无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作者批评今人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期盼。
五、布置作业
学完本文后,你对剑和剑文化有何体会,请以“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有自己的创建,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理由,评议充分,说理透析,字数不超过600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书生论剑》教案3
《书生论剑》ppt课件1
《书生论剑》教案1
《书生论剑》教材全解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