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学设计4
作者:nwp94138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22


作者EMAIL:nwp94138@163.com
作者:nwp94138
 
12  蟋蟀在时报广场
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2.理解文中形象的含义。
    3.通过片断练习,培养学生想像力,提高写作水平。
过程和方法
    在阅读、思考、发言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精神;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真挚的友谊能帮助人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驱散心灵上的乌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重点
    学习童话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设计曲折动人的情节。
难点
    1、借这篇童话来了解美国风情。
    2、理解切斯特成功后却要回乡的原因。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关联系。促进思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谈谈你在课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关于美国的风土人情。
    2.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以“你对美国知多少”为话题交流旧知。学生交流时尽量围绕“流浪汉”、“流浪歌手”、“美国贫民”几个关键词
    3.导人:有一天,一只蟋蟀意外地来到了纽约,从此改变了它的生活和命运,它会有一段怎样的经历呢?它会适应纽约的生活吗?
二、梳理课文情节
   1、字词积累:
喧闹       忧郁      污垢      陶醉   
弥漫       涟漪      萦回   
孤苦伶仃     家喻户晓
    2、 自由朗读课文后,指导同学们以蟋蟀的口气(第一人称),按顺叙的顺序来叙述这只蟋蟀的遭遇。
     朗读课文,并思考讨论如何将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如何按顺叙来复述课文。采用小组复述的方法,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
参考提纲:
“我”在乡下的生活、“我”是怎样来到纽约的、“我”在纽约的主要经历:
结识朋友——啃破钞票——意外失火——演唱成功
 
三、分析主人公
    1、课文中塑造了哪些形象(角色)?且各有何特点?
    2、作者要借助这几个形象,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各抒己见)
    友谊助人渡难关,真情促人获成功。一个乡下的蟋蟀偶然问来到了繁华的大城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生活没有着落。是马里奥收留了他,使它不再寂寞。在切斯特因咬坏美钞而遭到禁闭时,塔克解囊相助。他的成功更是完全来自真情。
    3、组织同学们交流积累的有关友谊的名言。并说明哪句能借过来描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每人说出一条关于朋友的名言)交流名言。
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
四、本课小结
    一个乡下的蟋蟀偶然间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生活没有着落,是马里奥收留了切斯特,使他有了安身之所,是塔克和哈里使切斯特不再寂寞,在切斯特因咬坏美钞而遭禁闭时,是塔克解囊相助使他重获自由。一个一无所有的乡下“人”,想要在大都市里生存下来已属不易,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更是谈何容易!可是来自乡下的切斯特却成功了。他的成功完全来自真情。写蟋蟀成功,作者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请同学们抄写下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蟋蟀在时报广场
塞尔登
结识朋友——啃破钞票——意外失火——演唱成功
六、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组织一次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内容:读余光中、鲁迅、黑塞·希门内斯等经典作家关于故乡的文字。体会游子的思乡情结。
  活动步骤
  1.集中阅读材料。
  2.组织阅读讨论。
  3.总结阅读成果。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深入理解
1.播放歌曲《天堂》、《想家的时候》。体会歌曲意境。
2.指导朗读,说说这首歌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歌词,体味,发言,交流(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3.提问:你能说说蟋蟀为什么在成功后却并快乐吗?
结合课文描写分析、发言。(在蟋蟀看来,荣誉虽好却使人疲劳,他失去了自由,他的演唱要受人安排)
4.师讲解:蟋蟀来自乡间,与乡间的草地等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虽然成功了,但是他并没有归属感,并没有融入这个城市。比如,许多民工虽然在城市中挣了不少的钱,但仍愿意有了积蓄之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来,就是这个原因。   
可在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老师互动,举例子来阐释“边缘人”的心理。(西方现代文明固然能给人带来丰裕的物质享受,却是以牺牲人的心灵自由和个性完整为代价的,因此,对于那些心地纯朴、酷爱自由的人来说,他们更向往的是人类古老的乡土家园)
二、自读、理解、质疑。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在读、写两方面都得到了训练,请同学们将这个单元的四篇童话从形象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运用等方面做一总结。找出写童话的一般规律来。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
五、问题探究
    积累名人名言“友谊篇”建立名言卡;并针对生活中朋友间的一些盲目的“义气”、“请客送礼”现象,进行“如何交往来加深友谊”的讨论,写成文段。
教学反思
  语文出版社所选课文特别重视多元文化的吸收,学生应通过本课的学习,举一反三,多阅读几篇多种风格的童话。   
  想像训练要一以贯之,所以本单元每篇课文都安排了片断训练。写作是语文课的重头戏,应该在每一节课安排适当的训练,天长日久,即见成效。
六、板书设计
蟋蟀在时报广场
塞尔登
               友谊助人渡难关,真情促人获成功
七、教学后记
 
 
 
 
 
 
写      作
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1.展开想像,以<<蟋蟀还乡>>为题,把<<蟋蟀在时报广场>>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准备活动(讨论:假如蟋蟀回到了故乡,会和故乡的土拨鼠、野鸡、鸭子和兔子产生哪些新故事,他会思念在纽约结识的朋友吗?经历了都市的繁华、事业的成功,回乡后,它还 能适应乡下的冷清与寂寞吗?)
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要发散开来,言尽可能细致。答案力求多样化,不拘泥于一种。形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观点一:蟋蟀会后悔回 到家乡。
    观点二:蟋蟀适应乡下宁静,自由的生活。
    观点三:短时间内它不会后悔,久而久之,会有悔意,但仍会在乡下生活下去。
2.说明续写注意事项
    一要保持“人物”的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
    二是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有故事的发展脉络;
    三是要有创造性,故事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3、要求:
    (1)、字迹工整,字体优美;
    (2)不少于500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8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学设计7
《蟋蟀在时报广场》导学案3
《蟋蟀在时报广场》问题学案及答案
《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17页)
《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25页)
《蟋蟀在时报广场》练习题
《蟋蟀在时报广场》导学案2
《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6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6
《蟋蟀在时报广场》学案
《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5
续写作文《蟋蟀还乡》两篇
《蟋蟀在时报广场》导学案
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
塞尔登《蟋蟀在时报广场》课文阅读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5
《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4
语文版《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3
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写作指导
《蟋蟀在时报广场》续写
《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2
《蟋蟀在时报广场》同步练习(3)
《蟋蟀在时报广场》同步练习(2)
《蟋蟀在时报广场》课堂反思
《蟋蟀在时报广场》重点难点分析
《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学习要点
蝈蝈叫声wav音频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3
《蟋蟀在时报广场》ppt课件1
《蟋蟀在时报广场》同步练习1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2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