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www.5156edu.com
成语词典 | 新华字典 | 文言文阅读 | 古诗词大全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您的位置:作家专区 >>

关键字

    沈尹默专区

沈尹默简介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别号鬼谷子。
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委。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沈尹默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 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价:“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原名君默(因其在北大担任教授时少言,被同大界长歌供图 事调侃说“要口干嘛”所以建议其君为尹,随后便改名沈尹默。) ,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在陕西汉阴。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因此两人关系不佳。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19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1971年6月1日,备受'文革'迫害的一代书法大师沈尹默,病逝于上海,享年88岁。

沈尹默,中国近代大书法家,一生为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擅长“二王”书风,为了书法教育不遗余力的推动,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帖学的启蒙者、开派人物,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沈尹默出生于陕西西安,其父为官,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为以后的书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聪颖好学,在父亲指点下,开始临摹黄自元《泉铭》、叶蒸田刻《耕田馆帖》,虽然小有所成,但却不知不觉误入甜俗习气路,后来再结识陈独秀后,陈独秀评价其字说到:字其俗在骨。沈尹默恍然醒悟,虽然刺耳不中听,但却是很有道理。

陈独秀的一句话可谓是沈尹默的书法转折点,他痛改前非,重新学起,潜心“入碑”。并研究历史佳作,用心感悟,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不断研究,发展出自身的特色,这一晃就是23年,他取法于汉魏六朝隶楷及北碑,从此打下了较为深厚的书法根基。
如果拿沈尹默对当代书法史的影响来说,沈尹默无疑是一位第一流的领袖人物,亦由此成为现代帖学的开派人物。也打破了一直由碑学所霸占的话语权,也形成了现代书坛碑帖并峙的基本格局。
虽然沈尹默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对于书法的贡献,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所以我们在看待这样一位书法名家的时候,也要客观公正的去看待,不能脱离他在现代书法转型中复兴帖学的历史贡献。



 




 相关作品及资料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