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莫小谈《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莫小谈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3-1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
莫小谈
大风。
乱石飞滚。风力足有八级,像刀子一样锋利。
暴雪。
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295米,雪覆盖了山路。
风雪交加的清晨,一地素白。你披着红色的排西麦特,骑一匹枣红马。你与马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是天际边那一抹红。50多年来,这一抹红丝毫未变,在天地间。
东方升起了太阳,照着你,照着风雪,照着冬古拉玛。
每逢雪天,常有人问你:“这满眼的白,你的马能认得路吗?”
“识得,它经得起任何考验。”你骑在马背上微笑着,“蒙上它的双眼,一样识得。”马与你早已有了默契,你的赞美之词声音刚落,它便应一个欢快的响鼻,两股白雾从它粗大的鼻孔中突突地喷出来。
马在一座界碑前停下。马懂你的心思。每行至于此,无论你下不下口令,马就会停下来。它将前蹄搭在界碑旁的石头上“哒哒”磕两下,“我们到了。”马好像在说。
我第一次见你时,你还小。那一次,你随父亲而来,父亲说,这里是解放军吃着野菜根才得以解放的,每一位牧民都要感念这份恩情,要守好边疆,守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再见到你时,你已经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少女,成为千里边防线上的首批义务护边员。你和爱人开始在冬古拉玛山口巡边,每到一处便在石头上用柯尔克孜文刻下“中国”二字。之后,你再不曾离开过这座山口。之后,你苦心学习汉字。之后,你用汉字在石块上书写着“中国”。如今,漫山遍野的“中国石”已成为这条边界线上最厚重的界碑林。
你翻身下马,70多岁的人了,身手依然矫健。你踏着雪路走向界碑,嘎吱嘎吱,声音清脆,响彻山谷。你的脚步声在山谷里一荡一荡的,传出好远好远,惊逃了三两只野鸦。界碑前,你神情无比庄重,用一只五彩手帕极认真极细致地擦拭着界碑。你张开双臂拥抱它。残浮在界碑上的雪花慢慢被你融化,渐渐展露出两个火红的大字:中国。字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日,这里有些不同。你胯下的枣红马最先发现了异常,它将前蹄刚搭在界碑旁,正想“哒哒”地告诉你“我们到了”,却随之一嘶长鸣:界碑像是被谁动过,移出了原位。你不由得一怔,这是大事,无论移动界碑的力量来自于人,还是来自于风,都不行。这是父亲教导你的。父亲曾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中国,我们要用生命守护着。
你翻身上马,一抖缰绳,“驾”,转头直奔边防派出所。60多公里的雪山路,悬崖深涧,怪石嶙峋,你和马都无所畏惧。你甚至还唱起了自创的歌曲《冬古拉玛》:高高的雪山/无怨的脚步/冬古拉玛山口/流淌着长长的冰河/我骑着马儿守卫着这块土地……
歌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歌声中,有你一年四季巡边护防的身影,有你第一次在青石上学刻汉字“中国”的场景,一块块的“中国石”在你的手中诞生。“中国”二字在你的心中重于巍峨雪山。
风雪里,官兵远远看到了你,忙迎过来奉上热奶茶。你顾不上休整,说:“快,界碑被移动了。”这句话就像一道命令,边防战士立即随你赶到那座界碑前,反复勘察。不犯不失,这是边防的底线。你与官兵一起将界碑恢复原位。你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
大功告成,官兵将你护送到家门口,你们在马背上相互挥手告别。一名官兵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他勒住缰绳回头高喊:“老妈妈,您家添了一个小外孙儿,恭喜啊。”
“是呀,我当姥姥了。”你满脸绽放着笑容。
“起名字没?”
“起了,我起的。”你回答道,“叫八一别克①。”你的嗓门很亮。你笑得很甜。
此刻,我也想向你道喜,但我开不了口。
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你叫布茹玛汗·毛勒朵,你是共和国的女儿,你是冬古拉玛山口的那一抹红。而我,只是一块期待被你镌刻上“中国”二字的青山石。
(有删改)
[注]①别克,维语“男孩”的意思。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景物描写表现边境自然条件恶劣,突出义务护边员工作艰辛及其爱国热忱。
B. 小说插叙父亲要求每个牧民感念恩情的话,是想说明“你”为了报恩才担任义务护边员。
C.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如“擦拭界碑”“刻‘中国’二字”等,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D. 小说结尾处的对话充满生活气息,给孩子取名“八一别克”,寄托了“你”的期待。
8. 小说标题“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有意识地选取青山石这一视角,请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7. B    8. ①概括了布茹玛汗·毛勒朵的日常形象:披着红色的排西麦特,骑一匹枣红马,行走在雪山,是冬古拉玛的一抹红。②作为义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的美丽、热情、温暖的形象深入人心。③象征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体现出浓浓的爱国情怀。   
9. ①小说采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山石”人的情感,使叙事充满情味,新颖别致。②小说以青山石作为叙述者,串起全文,使情节更集中。③青山石既是叙述者也是见证者,见证了军民守护边疆的事迹,使叙事客观、真实。④这一视角便于展现结尾处青山石的期待,突出了小说爱国的主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小谈《蝉鸣》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