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夏衍《两个不能遗忘的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夏衍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1-2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4分)
两个不能遗忘的印象
夏 衍
编者出的题目已经忘了,大约是要写一些上海战争①中的印象。印象实在太多,现在就将两件自身遭遇的,使我永也不能忘记的印象写下来吧。  
其一
二月十五,搭了载着某团体捐给十九路军兵士的军需品和食粮的运货汽车,从中山路到真如去。过了大杨桥,前面就没有连接的市廛,而只展开点缀着土堆和池沼的耕地。因为那时来往的汽车很多,所以那条平时坐在汽车里会使你上下跳跃的交通路已经修铺得相当的平稳;汽车开足每小时40里的速率,汽车夫已在溅着口沫地和坐在旁边的送货的办事员谈话。突然,离我们的车子前面不到100码的一辆红十字会汽车,好像前面碰到了一条土堤一般的停住,车上的五六个穿制服的职员,好像一盘豆子倒在地上一般的四散地向两面的耕地乱闯。无疑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于是我们的车子也很快地停了,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躲在土堆和沟渠里面。飞机只有一只,飞得很低,在我们两辆汽车前后飞了一圈,弃下了一捆白底蓝字的传单,很快的就曳着尾巴望东方飞去。大家透了口气,重新聚拢来。汽车夫说,传单正丢在他的前面,不到两三丈路,假使这是炸弹,那就性命没了。他又说飞机师一共两个,掷传单的好像还在带笑地挥手。传单,在地上散很多,出乎意料,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在署名中央党部写着“打倒抗命的十九路军”的传单之外,还夹着不少日本文的署名日本革命士兵委员会的宣言,很长,最少也有七八百字,最后的口号是:“掉转枪尖来刺死你真正的敌人”,“大胆地和中国的革命士兵握手”。有许多人看了发怔。 
“怪了,东洋人里面也有这样的人?”   
“而且是飞机师呢。” 
可是汽车夫不服气地用袖子揩了揩脸上的泥土,说:“丢在这儿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是东洋兵。”   
“就是要使你知道呢,东洋人里面也有这样的人!”另一个很快地讲。  
其二
日子记不清了,是在爱文义路梅白克路口的一处伤兵医院。午后,淡淡的太阳斜射在靠街的玻璃窗上,一个什么医学校的女生伏在矮矮的板桌上面,正在替一个诸暨口音的八十八师的被打断踝骨的伤兵写信。  
“唔,现在没有钱寄,一时也不能回来……还有呢?”女学生催促一般的问。
伤兵望着银鱼一样在纸上跃动的手,尽是呆了一般的傻笑。
“什么?挂了彩还笑?……你这人痴了?”女的被他看红了脸,鼓起了腮子说。
“天下真有这样白嫩的手!你看,我们手上都是蚕豆大小的趼。喂,老孔!”他喊着,“记得全家宅的那件事吗?”
被他叫做老孔的,脸上被纱布包得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同是八十八师的士兵慢慢地将头动了一下,依旧没力地躺下去。  
“在老孔挂彩之前三五天,我和他在全家宅拼命地想要夺一支东洋兵的步枪,可是那东洋人凶得很,打死了还不放手。老孔捏了枪,我将他的手掰开来。对啦,他的手也和我们的一样。”   
停了几秒钟,谁都不语,女学生怔怔地望着他的手。“东洋兵大概也和我们一样的捏铁耙、捏斧头的吧。”另外一个伤兵讲。                                                               
(1932年)
注:①上海战争:指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即点明这是“上海战争中的印象”,对两件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也多处体现着“一·二八”上海抗战的历史背景。
B.传单让“许多人发怔”,主要是因为其中兼有署名中央党部的和日本革命士兵委员会的宣言,这样混杂不合常理。
C.第二个印象中,“午后,淡淡的太阳斜射在靠街的玻璃窗上”的景物描写,既交代时间,也为人物活动营造了淡淡的暖意。
D.作者借医学校女生之口,说出了伤兵家信的内容,透露出这场战争中普通一兵的真实处境,使读者从中窥见战争的创伤。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引子部分点明写的是“自身遭遇的,使我永也不能忘记的印象”,表明这是一篇纪实性小说,作者对故事发生地点的详细交代,也凸显了文本的真实性。
B.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大都省去了姓名,但在作者的简笔勾勒下都有血有肉:汽车夫和诸暨口音的伤兵,就像是喜欢聊天、大大咧咧的“邻家大哥”。
C.作者有意将女生“银鱼一样”的手,与“都是蚕豆大小的趼”的士兵的手形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劳动阶层民众的同情,也蕴含着对剥削阶层的讽刺。
D. 两个故事都收束在现场人物的对话中,“东洋人里面也有这样的人”“和我们一样的捏铁耙、捏斧头的”,言简而意深,令小说的主旨深刻而耐人寻味。
6.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表现了作者驾驭微型小说的高超本领。”你赞同这一评价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8分)
 
 
答案:
(二)4.【B】 看了传单“发怔”的主要原因,是居然有日文写成的反战传单,而非“混杂”。

5.【C】 用女生的手反衬士兵的手,是为了引出后文日本兵的手,并没有“蕴含着对剥削阶层的讽刺”。

6.(8分)这篇小说聚焦的是战争中的两个小细节:“策反”的传单和士兵粗糙的手,从传单中让读者得知日本也有反对这场战争的正义人士,而日本士兵,与中国士兵一样,也有来自踏实勤勉的农民阶层,这是“从小处入手”;(4分)但词约义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传递出对战争参与者、战争性质的认识,并藉此令读者思考战争的正义性问题(或战争可能的结局),可谓“从大处着眼”。(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夏衍《旧家的火葬》阅读练习及答案
《夏衍的魅力》预习学案(附相关图片)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14页)
《夏衍的魅力》教案5
《夏衍的魅力》导学案
《夏衍的魅力》练习题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3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2
《夏衍的魅力》教学设计4
《夏衍的魅力》教案3
《夏衍的魅力》教案2
夏衍简介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1
《夏衍的魅力》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