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上 >>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9-18


  【课前】: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学生自由地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眼里是怎样的?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开课】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望天门山》的狂草书法作品。)
  师:看得出吧?这是哪一首诗?
  生: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从“孤帆”这两个字看出来的。
  师:有“孤帆”这两个字,但不是这首诗;
  生:是毛泽东的《长征》
  师:不对
  生:是李白的《望天门山》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一句里有一个“中断”,还有“楚”字特别清楚,所以我猜是《望天门山》。
  师:对,就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大家读一读。
  (生看着书法作品,读诗)
  师: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
  生:好,行笔很舒畅,让人感受到了诗里的气势。
  生:我觉得不好,因为太潦草,简直就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生:看不懂才叫艺术,一种诗歌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
  师:对,不要表面上看草书,其实表达了一种感情,也表现了一种的功底,没有楷书的功底,是写不出这样的草书来的。
  师:你们对这首诗已经熟到能背了,我们一起来默写这首诗。我在黑板上默,你们在下面纸上默。
  (师生共默〈望天门山〉,老师默到一半,就有学生示意已经默完)
  师:今天,姜是嫩的辣,超过老师了。我来检查你们是否默得好,有没有错别字。
  (师下位检查,并提出评价意见)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
  (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师:李白的简介,大家要抓住关键词记住它。哪几个是关键词。
  生:色彩瑰丽,大胆想象。
  生:浪漫主义诗人和诗仙
  师:好,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这几个关键词记下来。(学生记写关键词)
  师: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学生自己自学,轻读,思考)
  生:“天门”什么意思?
  生:“天门”就是这坐山的名字。
  师:好像——
  生:天上的门。
  师:可见——
  生: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
  师:所以叫——
  生: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江吗?
  生:楚江是指把流经古代的楚国的这一段长江。
  师:对,流经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齐读。
  (学生齐读)
  师:读完后,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首诗的磅礴的气势。
  生:我觉得这首诗有磅礴,也有温柔。比如,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就让人感到温柔。
  师:这个地方温柔吗?“孤帆一片”从“日边来”,让人感觉这长江水是从——
  生:是从天上来。
  师:水从天上来,这种气势温柔吗?
  (板书:江水天来)
  师:讲得很好,让我们来读读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
  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显得画面协调,境界极为开阔。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哪里可以看出?
  生: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首诗表现了这种汹涌奔腾,吞吐山河的气势,诗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
  (板书:吞吐山河)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思考了一会)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
  (板书:急流回荡)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我不能肯定这句算不算,“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大家读一遍这句,然后看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
  生:我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师:这座山比我高,我比你更高,似乎在比赛,在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但最后一句没有把握感情,声音掉下来了)
  师:对于这首诗,后人评价非常高,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对这首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课件:乾隆皇帝曾赞此诗曰:“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师:言尽意不尽,到底什么意没有尽呢?大家来看这个“碧”字,奔放的长江水多有气势啊,一个“碧”多小气啊。再说,长江一路卷沙携石从上游奔泻下来,水应该是混黄的,为什么却是“碧”水呢?
  (学生思考)
  生:用这个“碧”字,是为了反衬天门山的气势,就好像一个人要显得高,必须要拉一个矮子来对比。
  生:老师,我从这个“碧”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写于春天万木葱绿的季节。
  师:此话怎讲?
  生:春夏之交,山是绿的,树是绿的,倒映在水里也是绿的,诗人又是远望的,在诗人的眼里到处是“绿”的,所以是碧水。
  师:讲得好,乾隆皇帝说的意未尽的地方确实是意未尽。同学们,后人最这首诗研究得很深,也争论得比较激烈,比如,“孤帆一片”到底是诗人的船还是他看到的别人的船;再比如,诗人是站在船上远望的,还是站在岸上远望。惟独,就没有对写于什么季节争论过,你是发表“写于春天”论调的第一人。
  (学生鼓掌)
  师:让我们来读两句李白另外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
  (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学生读。
  师:读完后,你似乎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很难过的李白。
  生:我似乎读出了一种感伤。
  师:是啊,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把这两句再读一遍)
  师: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
  生:(读完)没有感伤,没有难过。
  师: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呢?请大家看看主要是因为哪个“字”?
  生:(不少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是“日”字。
  师:何解?
  生:“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是温暖,所以感觉“孤帆”就不孤了。
  师:为什么李白会感到“孤帆不孤”呢?让我们一起读一段资料。(教师读)
  (课件: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但他又率真洒脱,狂放傲岸。
  他敢叫天子久等,敢叫皇帝的宠臣高力士脱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有“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远大理想,但却“十谒(yè)朱门九不开”。)
  师:读完了,你知道才高八斗、浪漫豪放的李白为什么会感到孤单吗?
  生:因为他狂放傲岸;
  生:因为他率真洒脱。
  师:对,李白有远大的理想,但没有人器重,所以不得志。正因为这样,表面上浪漫、豪放的李白,心里却是非常痛苦的,非常忧郁的,非常孤寂的。他的许多诗,都有“孤”字。
  师: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该怎么读?
  生:要李白内心的激动读出来。
  生:要声音高昂一些。
  师:对,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最后一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李白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的诗的生涯里很鲜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让我们一起读着这首诗,这篇文结课。
  (课件:《天门山》、《天门山铭》)
  天门山铭 李白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山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匪德无亲。
  天门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飘渺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望天门山》说课稿2
《望天门山》教案5
《望天门山》教案4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3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练习题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及课后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基础知识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望天门山》说课稿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同步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文原文阅读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ppt课件1
古诗二首《望天门山》《题临安邸》教案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教案1
《望天门山》说课稿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望天门山》教案1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ppt课件3
《望天门山》ppt课件2
《望天门山》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