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王鼎钧《新与旧》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王鼎钧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5-04 出处:2019年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2分) 
新与旧(节选)
王鼎钧
文学创作贵乎创新,最忌守旧。什么叫做旧?有人说凡是已经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旧的,只有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新的。也有人说,那没有被人模仿过的作品才是新的,一经辗转模仿便不免陈陈相因。这些说法都未免太严格,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没有成为作品,无法观察它的新旧,而作品,一经创作完成,只要它够好,自会有许多作家受它吸引,学它的样子,伟大的作品甚至能左右文风,形成时尚,就是所谓“管领风骚”。
“新”作品应该是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它之所以“新”,并不是由于别人不曾模仿它,而是由于它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模仿别人。新不新向前比古人,不是向后比来者。“新”之可贵,在乎它增加了文学的总成果,用数字来表现,假定一国文学的总成果。现在是一百,此时有一位作家能够创新,则该国文学的总成果马上增加为一百零一,如果没有人创新,则大家写来写去其总成果仍为一百。中国文学史记述汉赋唐诗宋词,西洋文学史记述古典浪漫写实,都是从总成果着眼。近世难道没有人用古典手法?当然也有。
汉赋唐诗、古典浪漫都是文学的大潮流,作家并不一定要掀起这种大潮流才算创新,小处着眼,作家无处不在“推陈出新”“因新得新”。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面,李尔王失位出走,十分狼狈,有人看见了他,惊问“那不是国王吗?”李尔王昂然回答“每一寸都是国王”,这句话是莎翁的创作。后来好莱坞为女明星玛丽莲・梦露宣传,说她“每一寸都是女人”,这是模仿,如果我们也形容汉武帝唐太宗“每一寸都是君王”那就是因袭或抄袭。作家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摆脱因袭,跳出模仿,从事创作,这是“推陈出新”。作家的尝试也许会失败,即使他失败了,别的作家也可能从他的不成熟的作品里得到启发,以他的作品为“绿肥”,成功地培育出新种来,这是“因新得新”。由于“推陈出新”之必须,“因新得新”之可能,所以许多人都鼓励创新,甚至宁愿忍受勇于创新所造成的一时的破坏与混乱。中国俗谚有“文从胡说起”,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胡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是鼓励因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却可能是鼓励创作。
创新有没有方法呢?有一个学画的朋友努力想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弄得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去拜访他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他的老师说:“如果你学我的画,我有办法教你,如果你想自成一派,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我想有很多人赞成这位老师的说法,创新如果有方法,人人如法炮制,岂不都成了一代宗师?不过也不能把事情看得太死,方法是一回事,使用那方法的人能有多高的造诣是另一回事,“方法”能使人成为射手,不一定成为神射手,但是神射手也曾和射手一同受训。我说过写作好比烧瓷器,方法是公开的,但是有的师傅烧出来的瓷器特别精美。不仅此也,烧瓷器还有所谓“窑变”。这一窑瓷器烧出来走了样,出现了“变体”,好得出奇,珍贵无比,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来,你想使同样的情况再出现一次吗?简直不可能!“窑变”没有方法,烧瓷器有方法,而窑变是因烧瓷器才出现的。文学创作的方法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说创新也有方法,我们不妨听听。
我在《灵感》中介绍过一本书:美国教育家奥斯朋写的《实用想象学》。这本书反复说明创新的方法。他说的创新本是指工业发明,但是他说,工业发明与文学创作其理相通,两者都是一种设计,因之,文学创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工业产品发明新的设计,反过来说,工业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使文学的产品更新。他的主张似乎呆板无趣,可是并非完全不值一顾。
(选自《文学主张》,王鼎钧著,三联书店2017年版)
11.作者认为怎样的作品才算“新”?(2分)
                      ▲                
12.创新有没有方法?下列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2分)
A.创新是没有方法的,老师告诫朋友学画的话语就代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B.创新是有方法的,只不过跟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造诣有多高有密切的关系。
C.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所以射手和神射手一同受训,也永远不会成神射手。
D.创新是有方法的,因为某些师傅能烧特别精美的瓷器,却并不愿说出来。
13.同样是熟读唐诗,有人会“偷”诗,有人会“诌”诗。这里的“偷”与“诌”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
                      ▲                 
14.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窑变”?(3分)
                     ▲                  
1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材料。(3分)
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问世后并不惊艳。百年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                    
 
 
 
 
答案:
(三)(12分)
11.(2分)指没有或几乎没有模仿别人的作品。
12.(2分)B
13.(2分)“偷”是指因袭,直接拿来用。“诌”指有所变化,是创作。
14.(3分)因为“窑变”出现的变体,更为出奇、珍贵,但却说不清楚产生的原因(1分)。作者以此来比喻(或类比)(1分)文学创作的创新,往往是偶得之,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1分)。
15.(3分)王勃不是简单的因袭或模仿,而是推陈出新。他受庾信作品的启发,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为“绿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画面更生动,意境更开阔,成功地培育出千古佳句。从创作过程来看,恰好印证了文中作者的创作观点——“因新得新”。(若学生只答王勃的句子是属于“新句子”或“创新”,得1分。结合文章内容或分析材料,得2分。结合文章内容加分析材料,得3分。)
 
出处2019年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试卷资料
1 王鼎钧《新与旧》阅读练习及答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王鼎钧《各有各的快哉》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鼎钧《水心》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鼎钧《红头绳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鼎钧《中国在我墙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王鼎钧《你可能误解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有关王鼎钧的名言名句
王鼎钧《中国在我墙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鼎钧《白纸的传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鼎钧《脚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鼎钧《我是一只蝴蝶》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鼎钧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