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上 >>
《带刺的朋友》教学案例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7-21


  
  【背景分析】
  随着二期课改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学资源巧妙地把课堂引向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同时也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资源,以文本为载体,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语文学习真正意义上成为培养生活能力的过程。

  【教材分析】: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和用刺击退大黑狗进攻这两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但是对刺猬击退大黑狗的经过,更多的是通过对大黑狗的描写侧面烘托刺猬护身的本事高明。

  【案例描述】:
  师:多诱人的枣儿啊!小家伙刺猬忍不住来偷枣啦!请小朋友自读2-9小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的词语。
  生:爬、停、摇、掉、归、扎、驮、跑。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板书)
  师:小朋友读得真仔细,找得也非常准确。把这一连串动词放到文章中再读读2-9小节,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时的技术怎样或者说偷枣所采用的方法怎样?
  (生聚精会神地读课文、思考,读完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技术高超。
  生:主意很好。
  生:所采用的方法比一般的小刺猬肯定要好。
  师:对啊,技术高超,方法高出一般的水平,我们用文章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生:高明。
  师: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你愿意把这个过程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将给同桌听听吗?
  生:愿意。(声音响亮,情绪高昂)
  (同学间互相讲述故事,全神贯注的他们时而伴随着欢笑声)
  五分钟后……
  师:同学们刚刚讲得都非常投入,谁愿意给我们来讲一讲呢。
  (先是胆大的几个孩子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随后我又是一番激励)
  师:没关系,只要你把手举起来,说明你已经比别人进步了。
  生:刺猬先爬上老杈,上了枝丫,停住脚,接着摇晃枝丫,红枣落下,刺猬掉下枝丫,再把红枣归在一起,就地打滚,把红枣扎在背上,最后驮着红枣跑走了。
  师:你说得非常好,给予他掌声。他已经把所有的动词都用上去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小朋友了,显然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加深难度,加入一些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点,说说,可以加一些什么呢?
  生:象声词。
  师:很不错,看来你已经发现了写作的诀窍了,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生动。还有吗?
  生:用上一些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生:把当时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写出来。
  师:刚小朋友都已经把写文章的一些要领熟记于心了,现在能把他运用于实践吗?
  生:只见刺猬先悄悄地爬上老杈,不紧不慢地上了枝丫,灌满红枣的枝丫、慢慢地弯下来了,刺猬见机停住了脚,接着它用力地摇晃着枝丫,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刺猬“拍”的一声,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还摔得挺重呢!很快,他又在匆匆忙碌着,哦,原来它再把红枣归在一起,就地打了一个滚,把红枣扎在背上,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最后驮着红枣,飞快地跑走了。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能具体地把一件事情写出来了,现在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呢?
  生:把红枣扎在身上这地方。因为刺猬没有手,而有刺,他知道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
  生:在枝杈上用力摇晃这地方。因为刺猬知道枣子成熟了只要一摇晃就会掉下来,这个小动物可真聪明啊!
  生:把散落在地的枣子归到一起去,然后打滚,可以看出刺猬非常得机灵,因为归到一起了,他不需要打多次滚就能扎到更多的枣子,一是节省了时间,二是节省了体力消耗。
  师:小朋友们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看来你们已经完全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了。这些情节都是一旁的小作者亲眼目睹的,这也说明了什么呢?
  生:小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师:对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文中“归、驮”等一系列表现刺猬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地把刺猬偷枣的工作写具体了。
  生:小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师:嗯,是啊,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和小作者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呢。可是小朋友发现没有,小刺猬来采枣,实际上是寻食的过程,为何作者说是偷枣呢?偷本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啊!
  (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小刺猬是小动物,动物是可以偷东西的;有的说小刺猬没经过主人允许就采枣那就是偷枣;有的说小刺猬是在寻食,为为了解决饥饿,所以不能算做是偷;也有的说“偷”字反映了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人来看待了……)

  【案例反思】:
  一、关注文本特色,培养多向思维。
  1、巧妙导入,使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带刺的朋友》这是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有着对动物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因此在这一课伊始,为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训练其多向思维,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在网上找来了一张栩栩如生的刺猬照片,请小朋友们和这只可爱的小刺猬打声招呼。当出示照片时,孩子们那纯洁的童心顿时被调动了起来,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真有一种想把刺猬拿来把玩的架势,有几个激动着发出了:“哇”的感叹声,课堂顿时生动活泼起来了,把孩子内心对小动物那种与生俱来的爱意抽取出来了。有的说:“小刺猬,你好!很高兴能见到你。”俨然一副老朋友的见面问候。有的说:“小刺猬,你好厉害啊,你浑身长满了刺,我好羡慕你啊!”这种发自内心的羡慕是经过了思考后的真实感受,给予引导,其实你也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地方哦!还有的说:“嗨,小刺猬,欢迎你能到我家做客,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哦!”……回答是丰富多彩,不再是以往规定单一的标准,学生可以更具自身的条件多向回答。同时为接下来对文章中的小作者对小刺猬那种喜爱之情的感受作了一次很好的铺垫。
  2、激发兴趣,使课堂动起来。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无可比拟地促进作用,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我力求做好抓住学生兴趣所在,使语文课堂动起来。例如在问道:“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到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的呢?”我的语音刚落,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把小手高高举起,接下来的发言也十分精彩,他们能联系生活中的感受,那种对小动物独特的喜爱之情倾注在语文课堂中来,思维顿时被打开了。
  二、利用文本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1、打牢根基,使课堂活起来。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出现笑话。一天,一位调皮的小男生刚新学了一个成语“两小无猜”,便兴高采烈地跑到老师面前,胸有成竹地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是两小无猜哦!”可见这个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方面出现了偏差,他只是死记住了两小无猜的意思是两个人的感情很好,而没有从上下文去理解,(两小无猜的意思是男女小时候就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其实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孩子们乱用词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老师真是哭笑不得。而这些都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方法不当所导致,因此在平时课堂教学对词语教学方面,我力求采用各种形式,对于课文中“高明”这个词语,我是通过对小刺猬偷枣时的一系列动词入手,让学生理会到小刺猬偷枣运用的方法很高超,想法也独特,超出了一般人的水平,相信通过这样直观的教授,孩子们对“高明”这个词语的理解一定是印象深刻的。在课文《守信》中有一个词语:风尘仆仆,如果教师单纯地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说出来,学生没有切身地感受是很难接受的,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都知道,范式离好朋友张劭家路途遥远,范式是走着来到朋友家中的,走了这么远的路,范式的身上一定是沾满了灰尘,脸上的神情也必定是疲惫的,所以远远望去,俨然是一个风尘仆仆的人。今后在写作中如果遇到类似场景时,学生的一定会用上风尘仆仆这个词语,这样的表达既精辟又彰显文采,可见扎实、严谨的词语教学可以说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好了扎实的根基。
  2、点滴积累,使课堂活起来。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为特征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本文中小刺猬偷枣的动作描写为学生如何具体写一件事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地点播学生注意学着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以便自己在作文中运用,经过以往三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对作文已经有初步的尚未成熟的框架,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还待进一步强化,这就需要在平时课堂中点滴积累。如果写得具体生动,课文中是通过象声词、拟人句等。孩子因自己精彩的回答喜悦,课堂因孩子灿烂的喜悦而活泼。
  三、关注文本细节,培养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作者把小刺猬寻食采枣的过程拟人化地写成了偷枣,其中体现出作者对小刺猬无尽地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小刺猬聪明、机灵。秋天,枣树上挂满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讲授给学生枣子很好,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让人感受到枣子很多、很漂亮、很香,刺猬去偷枣。刺猬利用自己的聪明、机灵,成功地躲过了人类的注意偷取到了枣子。往往会给学生形成一种误导:只要是别人好的东西,我皆可以运用别人察觉不到的方法或者手段,占为己有。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点播,告知学生们此偷非彼偷,而是动物寻食的过程,作者之所以用一个“偷”字,凸显出作者已经把小动物看作了人,视它如好友了。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生活真切感受,开放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语文学习真正意义上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学习,实实在在能提升学生生活能力,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最终实现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如生活般的课堂中遨游,语文课堂必定会因与生活密切相连而活力四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2
《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3
《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2
《带刺的朋友》基础练习
《带刺的朋友》知识点
《带刺的朋友》练习题
《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
《带刺的朋友》教案4
《带刺的朋友》教案3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2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
《带刺的朋友》ppt课件5
《带刺的朋友》ppt课件4
《带刺的朋友》ppt课件3
《带刺的朋友》ppt课件2
《带刺的朋友》ppt课件1
《带刺的朋友》课文原文阅读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带刺的朋友》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