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 >>
《生命的态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朱良志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1-2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①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
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③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④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
⑤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幽深的山林中,泉水淙淙流淌,溪涧边芙蓉花自在地开放,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这是一片寂静幽深的世界。又如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⑥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它是浑全的,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后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第④节画线句中人们对世界的态度依次对应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的哪种态度?(6分)
                                       
19.根据文意,阐述中国美学中“境”的含义与特点。(6分)
                                   
 
 
 
答案:
17.(6分)首先指出中国传统美学中有三种审美态度,引出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其次阐述其含义和观照方式,并以王维诗作为例说明;最后阐述生命态度的特点是体验性、浑全性、关联性(或:要达到生命的态度,要有体验性、浑全性、关联性)。(每点2分;若答案中缺失了体现层次关系的连接词,在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18.(6分)世界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科学态度;世界是消费的客体——功利态度;世界是被我欣赏的对象——审美态度。(每点2分)
19.(6分)含义:“境”是人与物(景)共同形成的世界。(2分)特点:①体验性(或:“是体验的真实”/“在体验中发现”);②浑全性(或“是圆满的世界”);③关联性(或“是彼此相关的存在”)。(一点1分;答对3点,4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鲁迅的浙东脾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声音会被模仿,声纹还可靠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作之谜》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
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中国目录学史>导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涌流和学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态文学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时中《人生意义何处寻》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阅读练习及答案
哈金《小说中的细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文阅读之祠堂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庚《青与绿》阅读练习及答案
骆玉明《孔子赞赏的中庸》阅读练习及答案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艺术品的本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岂有哑巴缪斯》阅读练习及答案
《什么是好的童年书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智勇《史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为事件的舞蹈》阅读练习及答案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对悲剧的深沉纪念》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冰《散文的情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健《无情不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仪与国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微时代彪悍登场,无微不至还是集体迷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费孝通《系维着私人的道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浅阅读”的危险》阅读练习及答案
奥巴马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
《谈谈<古文观止>》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回到古代住旅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
《文心玩趣话“文玩”》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