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说课稿 >>
《回自己的祖国去》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10-01


《回自己的祖国去》说课稿

小雁塔小学   王瑶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下面我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柱子的作品。当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被华罗庚的爱国精神所感染,更被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激情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回到了五十年代初的新中国,感受着科学家们爱国的情怀。

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毅然带领妻子和孩子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根据《课标》词句教学应贯穿在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根据我对课文的理解和本文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诚尽显其中的表达特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斩钉截铁”、“总算”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罗庚先生的赤子之心;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既有知识储备方面的理解积累,又有能力培养方面的提高拓宽,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感染。三位一体,在充满活力与开放式的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依据《新课标》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华罗庚先生在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所说的“回自己的祖国去”。这两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学生理解了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华罗庚的爱国之情。二是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对时代背景的了解、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到华罗庚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就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

 《新课标》认为阅读应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而三年级正是学生注重形象感悟,开始萌发自我的年龄,依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教学本课,要以“悟”为核心,以“读”为手段。以“情感”为中介,以教师引导为保证,构建一个“激趣——明文——入境——悟情——延展”的课堂教学链。通过学生的尝试探究,合作交流,个体思考等学习方式,让文章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

三 、说学法

依据《新课标》对小学第二学段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四部分的具体要求,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有1、朗读法,其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组读、老师范读、对比朗读,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读,培养了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感受课文中思想内涵和动人的语言。2、抓词句学习法,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内容,感受华罗庚的爱国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3、看图学文法,使学生从图片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略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结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逐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设想,我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问题导入。教师以亲切而又充满情感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教师和蔼可亲的笑容又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了良好的开端,便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品读课文,入情入境

有了第一环节的情感铺垫,学生已产生了学的愿望。这时迅速进行读的训练,让孩子在读文的基础上以“回自己的祖国去”为切入点,既紧扣题目又抓住主要内容,可谓一针见血。此时,我抓住时机适时提问:“你是从哪里知道华罗庚要回国的?”大部分学生会很快出示答案:“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的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但这还只是表面的认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了“斩钉截铁”的意思之后,对这句话的内涵与情感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鉴赏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坡讨源,虽幽必显。”因此,只有抓住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反复体验,引起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才能达到如痴如醉,难以自持的妙境。所以在教学中我反复指导学习朗读,从读中感悟华罗庚当时的情感。引导学生读懂了华罗庚高兴的心情,着急的心情和盼望的心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又设计了“你还读懂了什么?”这个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接着我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四五十年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和华罗庚在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作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华罗庚将要回到的中国与美国生活的巨大差别,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多媒体带给学生突出的直观感受,使他们对华罗庚深厚的爱国之情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华罗庚两次说到“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情感是有区别的。第一次“回自己的祖国去”表现了华罗庚回祖国的决心和急切心情,所以他是斩钉截铁的说这句话的。享有国际声誉的华罗庚教授,终于可以用毕生所学报效祖国了,所以第二次他是高兴而又自傲的对美国教授说“回自己的祖国去”的。

此时我是一位专注的倾听者,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尽情发挥自主研究学习。

学习回答完毕后,我又抓住时机,做好朗读及对比朗读的指导,让孩子从读中感悟情感。结合自己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对课文的情感“再创造”将它复现为自己头脑中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从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让孩子谈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内驱力的诱导下,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一心为新中国贡献自己所有学识的思想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如在交流中投入,在重点把握中深入等)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与文本、师生展开平等对话;教师用激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在积极的阅读情境中深入文章,与本文产生情感共鸣,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学生受到启发后,可以让学生再谈谈他们所知道的像华罗庚一样的爱国志士的故事。这样使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情感得以充分发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仅仅是个例子。”所以我认为:语文学习仅凭课堂上的一篇文章是不够的,不仅要一篇带多篇,更要想方设法延伸至课外。

五 、说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下面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爱国)            奉献

 
这样词语式的板书,形象直观地把文章要表现的人物情感集中体现于板书之中,成为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阐述,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回自己的祖国去》ppt课件(11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原文阅读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
《回自己的祖国去》ppt课件3
《回自己的祖国去》ppt课件2
《回自己的祖国去》ppt课件1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实录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5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4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3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2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