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上 >>
古诗二首《从军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9-02


    10—2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七绝送别小诗。作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3.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有关古诗的作者、诗句相关背景的资料,为理解两首古诗做准备。可以在学习两首古诗之前来读一读“小链接”中《我国古代的信息传递》一文,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闺”字的字形要与“闰”字加以区别。
  2.朗读指导
  读诗要注意韵味,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过程。《从军行》一诗,要注意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强烈不满:战士由于长年征战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那种寂寥、悲苦的情怀;家中妻子独守闺房的那种无奈的愁绪。《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感情基调则完全不同,通过记叙、描写李判官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以及沿途的美丽景色,赞美了他报效国家的义举。诗歌的感情应是赞美的。
  3.阅读教学
  《从军行》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首诗被编写在“信息与生存”这一板块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从军行》主要体现了“烽火”这种在战场上所常用到的信息的传递方式;《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则体现了古代的邮驿制度。在学生充分体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对这两方面的情况要了解清楚。
  《从军行》理解: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边防线上隔一定距离修筑一座烽火台,备薪草、狼粪等可燃物于其上,发现敌人入侵,一台举火报警,则邻台亦相继举报,很快就可以传告全线守军。白昼报警则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海:唐诗写西北边塞而称海者,自非海洋。或指青海湖、或指沙漠──“瀚海”,这里是指青海湖。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器。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
  无那:即无奈。
  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这里借指妻子。
  这首诗主要是抒发征戍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别愁。作者善于表现典型环境中人物的感情。本诗就描写了一个守边士兵,在秋日的黄昏,萧瑟海风之中,坐在兀立的烽火台边,耳中是缭绕不去的《关山月》曲子声,他不由得想起了万里之外闺中的妻子,是怎样苦苦地思念自己,于是愁绪萦怀,思情万端。情与景高度融合,悲凉中又有柔婉。
  《从军行》的大意: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这两句是说,戍边战士在黄昏时分,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着西边的烽火台。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两句是说:又吹起了羌笛曲《关山月》,这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家中妻子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无奈地叹息。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理解: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这两句是说,你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金陵驿路迢迢,它可以远通楚地之西。“万里辞家”说离家遥远,“金陵驿路”,说出转战的路途。这两行诗的大意是:(你)离家万里去从事军务,西去的云彩飘在通往金陵(今南京)的驿路上。“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这两句是说,春到大江,行客启程,送行之人想留住客人,但时间不允许了,客人骑马远去,送行之人还在伫立远送,越行越远,伏在马背上的客人的身影已不可见,只仿佛看见青青草色之上马蹄腾空,好像青草也在为客人送行。这两行诗的大意是: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似乎在为你送行。诗的前两句表现了男儿从军的豪壮气势,后两句则清秀动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全诗把这两种情绪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通过读诗,眼前应该呈现出古诗所描述的画面,这是对学生进行由语言文字到形象思维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对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大致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丰富古诗所描述的事件或情景,运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请绘画好的学生将自己脑海里对古诗的体会,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样文、画结合,使古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两句诗主要体现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寂寥之感、思亲之情;同时借写思妇念远的情感反衬出了将士、亲人间的互相思念和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无奈与痛苦。“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之情,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依不舍,既生动,又形象,十分精彩。③在请学生谈“烽火”和“驿路”这两种事物在古代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时,可以结合“小链接”提供的资料具体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从而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现在来看,这样传递信息似乎很麻烦,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能有这样的方式和制度,已经难能可贵了。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两首古诗和以往我们学习古诗不同的是,在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余,还要使学生明白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教学时可把体会这层意思单独作为一个环节呈现,以突显板块的主题。

  相关资料
  1.《从军行》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挺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垫平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2.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西安)人,因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故有一说为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开元十五年,登进士第,补校书郎。二十二年,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外调做汜水尉,迁江宁丞,后来被贬为龙标尉,世人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事,王避乱返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天子”之美誉。其绝句成就尤高。风格清丽,气魄雄浑,形象鲜活。明王世贞曾把其七言绝句与李白之作同列“神品”。
  刘长卿(约709~约786),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记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4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3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案1
六年级上《桥》教案10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案1
《书戴嵩画牛》评课稿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评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二》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1
六年级上《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设计6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2
《竹节人》教学反思3
《竹节人》说课稿
《口语交际:演讲》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演讲》教案1
古诗二首《从军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