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阿炳在1950》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8-17


   《阿炳在1950》是中央电视台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当初一看到“阿炳”,就对他产生了兴趣,遂决定选择他。

    课文内容很简单,主要记述了为阿炳录制音乐特别是《二泉映月》的过程,插叙了阿炳的坎坷不平的身世、遭遇。内容其实非常简单。通过阅读第一大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录音过程,知道《二泉映月》的得名由来,还可以穿插语文常识,了解人物传记的真实性特点,基本上没有深刻的内容可以挖掘;对于阿炳的身世经历,文中也只是提到了基本的,有一些内容并未涉及或简单带过。比如阿炳具体为何由盛而衰等。于是我让学生课下准备了相关材料,然而在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并未很好地予以利用。这是我最失败的地方之一。这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才能让《二泉映月》活起来。讲完课,曾有老师提示应该课前就放这首曲子,可是我认为如果没有这些铺垫在前,只是把它当作工具,似乎不够尊重。正是基于此,在阿炳的身世经历揭开之后,我才放起了《二泉映月》,并找到一首填词辅助,从学生朗诵效果来看,这又是最大的失败之一。首先感情太深沉,其次内容过长。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怎能读出效果?

    阿炳不是英雄,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无法刻意在他身上找到怎样的精神,作为教育学生的样板。看见他的那双瞎眼,听到他的声声泣弦,更是不忍心那样做了。

    我认为,本课其实在强调《二泉映月》的诞生流传的偶然因素。其实,我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而这些东西,我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把它呈现在课堂上,也不想说那么偏激的话,于是,也设计了一个“偶然”的假设问题:假如阿炳没有经历这样的遭遇坎坷,又会怎样?对于这样一个假设的问题,仍然又是草草收场,太苍白了,因为阿炳太孤独了。

    最后,我还是表达了我认为正确的看法:一切伟大、崇高、经典,都在必然中孕育,在偶然的瞬间迸发,成就永恒。

    其实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恩多题目的时候,在想到最后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很兴奋、很激动的,可是我还是没有把阿炳讲好,因为我们太功利了。

孤独的阿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炳在1950》ppt课件(22页)
《阿炳在1950》问题学案
《阿炳在1950》ppt课件7
《阿炳在1950》ppt课件6
《阿炳在1950》学案
《阿炳在1950》导学案
《二泉映月》mp3现代版欣赏
《二泉映月》mp3高清独奏欣赏
《阿炳在1950》ppt课件5
黄老师《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
阿炳《二泉映月》MP3音频欣赏
《阿炳在1950》ppt课件4
《阿炳在1950》教案3
《阿炳在1950》ppt课件3
《阿炳在1950》ppt课件2
《阿炳在1950》教案2
《阿炳在1950》ppt课件1
《阿炳在1950》同步练习
《阿炳在1950》重点分析
《阿炳在1950》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