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 >>
有关甘罗的故事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6-19


 
  说张唐赴燕

  有一天,吕不韦回到家里,脸色非常难看,看上去十分恼怒的样子,甘罗见状,就走上前问道:“丞相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我吗?”吕不韦心里正烦躁得很,见是甘罗,就挥挥手说。“走开,走开,小孩子知道什么?”甘罗高声说道:“丞相收养门客不就是为了能够替你排忧解难吗?现在你有了心事却不告诉我,我即便想要帮忙的话,也没有机会啊!”吕不韦见他说话挺有自信的样子,就改变了一下态度,说“皇上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为相,已经三年了,燕王对他很满意。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友好,我派张唐到燕国为相,占卦的结果也很吉利,可是他却借故推辞不去。”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张唐是秦国一位大臣,曾率军攻打赵国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赵王对他恨之入骨,声称如果有人杀死张唐,就赏赐给他百里之地,这次出使燕国必须经过赵国,所以张唐推辞不去。甘罗听了,微微笑道:“原来是这样一件小事,丞相何不让我去劝劝他?”吕不韦责备他:“小孩子不要口出狂言,我自己请他他还不去,何况你小小年纪。”甘罗听了不服气地说:“我听说项橐七岁的时候就被孔子尊为老师,我现在比他还大五岁,你为何不让我去试试,如果不成功的话,你再责备我也不迟啊!”吕不韦见他语气坚定、神气凛然,心里不由暗自赞赏,于是就改变了态度,放缓了口气说:“好,那你就去试试吧!事成之后,必有重赏。”甘罗见他答应了,也就没多说什么,高高兴兴地走了。

  到了张唐家里,张唐听说是吕不韦的门客来访,连忙出来相见,发现甘罗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小孩子,不由得心生轻视,张口就问道:“你来干什么?”甘罗见他态度傲慢,就说道;“我来给你吊丧来了。”张唐听了大怒:“小孩子怎么能这样说话,我家又没死人,你来吊什么丧?”甘罗笑到:“我可不敢胡说啊,你听我讲清一下原因。你和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啊!”张唐连忙答到:“武安君英勇善战,南面攻打强大的楚国,北面扬威于燕赵,占领的地方不计其数,功绩显赫。我怎么敢和他相比啊?”“应候范雎和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独断啊?”应侯是秦国以前的一位丞相,文信侯即吕不韦,张唐答道:“应侯当然不如文信候专权独断啦!”“你真的知道应候不如文信侯专权吗?”张唐说到:“当然了。”甘罗听了笑到;“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推辞不去呢?我听说,应侯想攻打赵国的时候,武安君反对他,离开咸阳七里就被应侯派人赐死,象武安君这样的人尚且不能被应候所容忍,你想文信候会容忍你吗?”张唐听了这话,不由得直冒冷汗,甘罗见状又说:“如果你愿意去燕国的话,我愿意替你先到赵国去一趟。”张唐连忙称谢答应了,请他回去禀报丞相。

  晋见秦王

  甘罗回去把情况告诉吕不韦。吕不韦听了很高兴,甘罗说:“张唐虽然不得已答应去了,可经过赵国时可能还会遇到麻烦。我想替他先到赵国去一下。”吕不韦已经相信了他的才能,想了一下就答应了,并把这件事禀报给秦王,说:“大王,甘茂有个孙子叫甘罗。年方十二岁,投奔在臣的门下,他出身名门、工于心计,能言善辩,这次张唐托病不去燕国为相,经他一说就答应了,而且,他还想替张唐先到赵国去一趟,请你答应他吧!”秦王听了,就叫甘罗进来相见,过了一会儿,就见殿下走进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来。心下不由喜欢,笑着问到:“就是你想要出使赵国吗?”甘罗答到:“是的。”“那你见了赵王后要说什么呢?”“我看他的神色,相机行事。不知道赵王反应如何,我也不能确定该说什么话啊。”秦王见他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就答应了他,给他十辆车、百余名仆从。让他出使赵国。

  出使赵国

  赵王早已听说秦国准备派人到燕国为相了,心里一直很焦急,担心秦国和燕国联合起来攻打他。这时听说秦国使者求见,连忙说:“叫他进来。”不多时,就见一个少年缓步走上前来,朗声道:“小臣甘罗奉秦王之命,拜见赵王。”赵王连忙让他在旁边坐下,心里暗暗称奇,秦国怎么派了这样一个小孩子来,再仔细一端详,也不由心生喜爱之情,只见那甘罗长得仪表非凡,眼神清朗,眉宇间露着一股轩昂之气,于是就问到:“秦国过去一位姓甘的丞相是你的什么人?”甘罗答道。“是我的祖父。”“你今年多大年纪?”“小臣今年已十二岁了。”赵王听了不由大笑道:“秦国难道没有人可派吗?让你这个小孩子出来!”甘罗不慌不忙的答道:我们秦王用人,都是按他们才能的大小让他承担不同的责任,才能高的让他担当重任,才能低的担当小的责任,秦王认为这是件小事。所以就派我来了。”赵王听了不由的对甘罗又敬重了几分,问道。“你这次到赵国来究竟有什么事吗?”甘罗反问道:“大王是否听说过燕太子丹入秦为质这件事。”赵王点了点头,甘罗又问道:“大王是否听说过张唐要到燕国为相?”赵王又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不着急啊?燕派太子入秦为质,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秦国派张唐入燕为相,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不相欺,赵国就危险了。”赵王听了问道:“秦国和燕国和好,有什么目的吗?”甘罗答道:“秦燕和好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扩大河间的地盘啊!”“哦,是吗,那您这次来有何见教?”赵王问道。“大王不如给秦国五座城池扩大秦国的地盘,秦王自然高兴,你再请求他遣回燕太子,断绝秦燕之好,这样你就可以去放心地攻打燕国了。以强大的赵国攻打小小的燕国,还愁得不到五座城池吗?”赵王听了很高兴,就赏给他黄金百两、白玉一双,并且把送给秦国的五座城池之图让他带回给秦王。

  甘罗拜相

  甘罗回到秦国,秦王大加赞赏,说道:“你的智慧真是超出了你的年纪啊!”于是就封他为上卿(战国时诸侯国最高的官职,相当于丞相),并且把原先甘茂的田宅赐给他。赵国得知秦国与燕国绝交后,派军攻打燕国,得到三十座城池,又把其中的三座城池送给了秦国。

  在战国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人才层出不穷,甘罗年方十二,就已经凭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间,并且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确实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小神童啊!

  甘罗之死

  甘罗幼时聪慧过人,十二岁那年,祖父甘茂因力阻秦王兴土木而招致秦王极为不满,秦王就令其上贡“公鸡蛋”来刁难他。翌日一早,甘罗则随满朝文武官员进了金殿。秦王一见就问:“小孩子来做什么,你爷爷呢?”甘罗镇定地说;“爷爷在家生孩子。”秦王拍案斥道:“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甘罗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秦王一听恍然大悟,称赞道:“小小顽童却有宰相之才!”于是甘罗就磕头谢恩。秦王的金口玉言使“甘罗十二做宰相”的美名传遍了天下。当时,战国七雄争霸正酣,甘罗便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以拆散燕赵联盟。赵王一看甘罗为一顽童,惊讶地问:“秦国年长者诸多,何以派你出使呢?”甘罗回答:“秦王用人,因才委任,年长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最年幼,故而来使。”他唇枪舌剑、力挫群儒,终于博得了赵王的欢欣,送他百金、对壁和五座城池。秦王得知甚悦,封其为“上卿”。甘罗被封为“上卿”后,经常陪同秦王决策国家大事。有时,秦王与王后一起对弈也让甘罗作陪。一次,甘罗在帮皇后拾掉在地下的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王后的脚,以示对她一惯骄横的不满。王后对此大叫,要秦王斩了甘罗。但秦王爱才如命,就对王后解释说:“甘罗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才碰着而已,算了。”可甘罗一听却急忙一字一板地纠正说:“我不是不小心,是故意捏她的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女人脚光看不能摸”,何况甘罗不是摸而是捏,且那女人又是王后。秦王无奈,不得不依律而斩,十二岁的甘罗旋离人寰,古今的人们都说这是神仙该。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是秦国丞相甘茂的后代,从小聪明过人,12岁时就做了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的家臣。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争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五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五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五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的说法。





  
  “十二拜相一奇人,名载青史数千春,千秋古柏历沧桑,神童佳话传至今。”

  据《辞海》注:“甘罗,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秦相甘茂之孙,十二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吕不韦企图攻赵以扩大燕给他的河间(今河南献县东南)封地。甘罗自请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割五城给秦,并把所收取的部分燕地给秦,因功任为上卿。”

  《史记》载:罗,下蔡人,秦左丞相甘茂孙,年十二,能请唐相燕,复请五乘为唐报赵,说得五城以广河间,还报秦,乃封罗为上卿。

  据《嘉靖鄢陵志·甘上卿墓》卷七载:“罗,下蔡人(在今安徽省),秦左丞相茂孙,年十二能请张唐相燕,复请车五乘为唐报赵,说赵得五城以广河间还报秦,乃封罗上卿,甘罗十二为上卿”。

  《鄢陵县志·甘罗墓》载:甘罗墓位于城西6公里,在柏梁乡甘罗村东北部。墓区范围东西宽50米,南北100米。

  战国时甘罗迁居高唐多年,今有甘罗村、甘罗墓、甘罗庙遗址。据传甘罗墓,原占地540亩,寺院宽敞,楼阁宏伟壮观,已废。有柏树数棵,其中有一汉柏。这棵古柏树龄已有一千多年。柏树主干四周隆起的九条树身,称为“九龙盘根”;柏树顶端的五棵同样粗大的分枝象征着“五谷丰登”。在甘罗的墓区,有着许多的不解之谜。早在汉灵帝年间,泛滥成灾的双洎河改道流经古鄢国的张庄村,忽见一具棺材从上游漂泊而下,至村头而停。县令便派人打捞启棺,验证墓志,原是甘罗。不胜大喜,上奏朝廷,将其旧地重葬。为了纪念这位天才童子,遂建庙立碑,并改张庄村为甘罗村。还在周围三十亩地面上种植数以千计的柏树,喻示甘罗英灵常在。但时过不久,除十二棵活下来外,其余的皆成枯枝败叶。后经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诸代,虽多次植栽,活下来的仍只有十二棵。其间,若有一棵被毁,就会另有一棵成活;有两棵被毁,就会另有两棵成活。这十二棵柏树的生生死死与甘罗“十二做宰相”、“十二为使臣”、“十二封上卿”、“十二升天仙”的诸多传说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都说,这是上苍令柏树多于“十二”而枯死、少于“十二”而补齐,以此来隐喻甘罗的十二英华。所以,自汉代而植历经两千多年,只有这十二棵柏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盖似圆盘、遮天盖日,时刻陪伴着甘罗的英魂。

  甘罗祠正门两旁有一随意写就的对联,上联是“拆秦而视去了二三人仅余小子”,下联是“破赵而观除了小月子只剩走卒”。据说,这是小甘罗作为秦国使臣,在赵国力挫群儒的名对。

  据说,甘罗第一次投生人家刚下地,接生婆到处找钳夹胞衣,许是忙昏了头久找不见!甘罗着急发话道:“在门后边呀!”生母与众人大惊,刚下地能说话必为妖魔鬼怪!于是残忍地将甘罗砸死丢弃山中喂野狗!其游魂又回到了地府并将人间事诉诸阎罗,阎罗道:“是啊!你下地便能言人家不惊才怪了!你该等会再说话就对了!”

  第二次投生甘罗记住了:一定等会才能说话!甘罗降生后又遇着接生婆找剪刀剪脐带,四处找仍找不着,翻箱倒柜了半天仍未找到,已有一阵子了,甘罗发话道:“剪刀在柜的上面!”众人又特别惊奇,出生不久的婴儿会说话!不是妖怪是什么?又将甘罗处以极刑!甘罗回到地府找到阎罗说:“无论如何我再也不去人间了!这作人太难了!好心好意帮助他说我是妖魔鬼怪,等一会说话仍然没放过我,这人作来有何用?另请高明吧!我不干了!”阎罗道:“还是去吧,下次你要适时说话!当你见到’高深肥大’四字时说话为适时!”

  第三次甘罗降生到了宰相甘茂家,这次他吸取前二次的经验不乱说话了!这可苦了老来得孙的相国一家:小孩子甚是灵异,自生下便是一哑童,四处求医,一切又正常,就是不开口!为此事老相国也长叹不已!一日,皇上得一梦说有贤臣相助!书案上明明白白书着“高深肥大”四字,一梦醒来梦中境历历在目,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召集群臣解梦,众说纷纭难得满意的答案!让群臣回家再解,解得清者重赏!甘罗之祖父虽居高位年事已高,但为君排忧解难是作臣之本分!于是回家坐案书“高深肥大”苦思!甘罗来叫祖父就餐,来到书案前见着“高深肥大”四字,就开口说话了,如此如此便述说起来,父亲也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噫!孙子会说话!高兴兴奋难以尽述!第二日,甘茂带着甘罗上朝了!众臣也大奇,议朝政把小孩子也带来了,真有趣!

  皇上听甘罗解道:高——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人心最高;深——书最深,有谁探着底了?肥——春雨最肥,春雨一来万物复苏,这春雨最肥;大——天大地大,不如双亲的恩情大,这生育之亲恩最大。皇上也连连点头,连称解得妙!解得妙!

  甘茂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才子,他满腹经纶,又能言善辩,很得秦始皇的器重。一天,甘茂下朝回到家中,忽然茶不饮,饭不吃,只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起来。一家人都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儿,都十分着急。

  这时,正在书房里读书的甘罗,看到祖父如此心事重重,一不敢逗乐,二不敢撒娇,便轻轻地走到祖父面前,细声细语地问道:“爷爷,到底出了什么忧心之事,你能对孙儿说说吗?”甘茂被孙儿一问,转身望着被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甘罗,心中止不住一阵酸楚,便道出了一腔的愁烦。

  原来甘茂自从做了秦国的丞相,虽然他治国有方,深得秦王的信赖,可也同时受到了不少同僚的嫉妒。他们既嫉妒他出众的才能,更嫉妒他显赫的地位,因而常常在秦始皇面前说他的坏话。秦始皇开始无动于衷,可时间一长,谗言一多,也就慢慢地相信了,从此对老甘茂也就疏远了。

  不久,秦始皇身患疾病,那些想把甘茂尽快除掉的人,便认为机会来了。他们挖空心思想出了一条妙计,便向秦始皇奏道:“大王之病,在三天之内,非一大公鸡下的双黄蛋不治,而此蛋只有才智超群的甘茂能获。故请大王快快降旨,让甘茂限期献来。”因病致昏的秦始皇,不知这是有意陷害,便听信了谗言,降旨于甘茂,并限期三日呈献宫中。谁都知道,哪有公鸡下蛋之事,可如若三日不交此蛋,那就有违旨杀头之罪,这甘茂怎能不为此焦愁万分呢?

  甘罗听了祖父的叙述,心里也十分气恼。心想:如此荒唐之事,怎能出于大王之口?他眼珠儿转了几转,心灵一闪,妙计便有了。心想:要解救祖父危难,何不以荒唐对荒唐呢?他马上笑着说道:“爷爷,你不必为此事焦愁了,到了期限,我到大王那里给你交旨就是了。”

  甘茂看了看甘罗那天真的样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孙儿,爷爷怎好让你替我去死!”

  甘罗说道:“怎么是去死呢?我是要大王撤回那荒唐的旨意。”

  甘茂又摇头说道:“你小小年纪焉有如此本领。”

  甘罗见祖父直是摇头,便凑到祖父耳旁,把想好的对策叙说了一遍。甘茂一听,愁容顿解,高兴地一把把甘罗抱在了怀中。

  这一天,限期到了。小甘罗一早就起了床。他辞别了祖父,便自己上了金殿。秦始皇正等着甘茂为他送来公鸡下的双黄蛋,只听殿下有人高呼:“甘茂的孙儿甘罗叩见大王。”秦始皇一看甘茂没来,却来了甘茂的孙儿,只气得怒发冲冠。他怒目圆睁,问道:“甘茂哪里去了,为何派你前来?”

  甘罗答道:“回大王,我祖父正在家中生孩子,故不能前来拜见,望大王恕罪。”

  秦始皇闻听,拍案说道:“真乃满口胡言,你祖父本系男子,怎么会生孩子?”

  甘罗答道:“大王息怒。如若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岂能下蛋?”

  “嗯,这……”秦始皇被甘罗问得一下说不出话来。

  秦始皇沉思良久,自知理亏,便当众撤回了原旨。他见甘罗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机智善辩,实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觉喜欢上了甘罗。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吕不韦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当时,战国七雄争霸正酣,甘罗便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以拆散燕赵联盟。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一看甘罗为一顽童,惊讶地问:“秦国年长者诸多,何以派你出使呢?”甘罗回答:“秦王用人,因才委任,年长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最年幼,故而来使。”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他唇枪舌剑、力挫群儒,终于博得了赵王的欢欣,送他百金、对壁和五座城池。秦王得知甚悦,封其为“上卿”。甘罗被封为“上卿”后,经常陪同秦王决策国家大事。有时,秦王与王后一起对弈也让甘罗作陪。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一次秦王遇难题问宰相甘茂,甘茂一时反应不过来,其孙甘罗初生牛犊不怕虎,接口便答且论理充分、有证有据、有条不紊。秦王非常高兴,随口感叹:“啊!真是个小宰相!”甘罗当即面向秦王叩拜高呼:“谢主隆恩,吾王万岁万万岁!”甘罗的聪慧,既表现在他小小年纪能且敢于与秦王对答如流的知识和胆量,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随机应变,深知君主口中无戏言,得此口封当即跪拜,谢主隆恩。秦王明知自己只是脱口而出,但作为国王便是金口玉言了,不好反悔,只得封他为名誉宰相或称宰相后储。众大臣却纷纷不服:黄口乳牙,何德何能,怎称宰相?秦王心生一计,让甘罗和群臣来个大比试,要么甘罗赢,令众大臣口服心服;要么甘罗输,致其甘愿退出,本王也不失口信和脸面。于是,命甘罗和众大臣当场写一篇文章,谁的文章能服众挂在中堂者为胜。

  大臣们攒足了劲,聚精会神各尽所能,大展其才,大堂之上鸦雀无声。只见甘罗抓起了毛笔,蘸饱墨汁,唰唰唰一挥而就,六个大字跃然纸上,当即禀王已写就。众大臣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在挥毫疾书。比试时间到,秦王一一览过,只见甘罗楷体书写“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为之一震说道:各位爱卿,你们自己看看品品,无论你们写的内容多有文采,但终不及这六个大字的意义全面、深远、重大,唯甘罗写的“天地君亲师位”能挂中堂。众大臣全面权衡思度后自感不及甘罗,只得服输。甘罗十二为宰相的传说便由此而来。甘罗书写的中堂一时传遍朝野,臣民皆效,在正屋挂此中堂并奉为“神位”。这便是香火的起源且代代相传。人们在“神位”的上端悬挂或张贴“堂号”以明氏族或祖籍,两边再配以“堂联”,“神位”的下端设“神龛”以祭祀,右边贴上“报条”,这就是香火的发展和完善。

  一次,甘罗在帮皇后拾掉在地下的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王后的脚,以示对她一贯骄横的不满。王后对此大叫,要秦王斩了甘罗。但秦王爱才如命,就对王后解释说:“甘罗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才碰着而已,算了。”可甘罗一听却急忙一字一板地纠正说:“我不是不小心,是故意捏她的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女人脚光看不能摸”,何况甘罗不是摸而是捏,且那女人又是王后。秦王无奈,不得不依律而斩,十二岁的甘罗旋离人寰,古今的人们都说这是神仙该升天了。

  1958年,甘罗墓被扒开,为砖室墓,属汉墓,墓内积水而封,墓内有水清澈如泉。在墓前不远原为甘罗庙旧址,前有一古柏,世传为汉柏,现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状如伞盖,苍劲壮观。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有趣的谜语故事(6篇)
历史上的巾帼女英雄(10名)
碧霄一鹤,吟啸千古——诗豪刘禹锡
《甘罗十二为使臣》教学设计2
《甘罗十二为使臣》教案1
有关范仲淹的名人故事
唐朝名人故事
关于海瑞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
苏轼小传
关于孔子的故事
有关吴承恩的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有关纪晓岚的故事(对联、趣味)
屈原生平经历
柳宗元的资料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
关于范仲淹的故事
白居易小时候的故事
纪晓岚的故事:妙释“老头子”
有关屈原的故事
孔子系列故事大全
倾城之恋---宋词中的李清照
苏轼的三个妻子
杨升庵巧对县令
名人故事:刘禹锡愤写《陋室铭》
新、旧唐书《杜甫传》原文阅读
《晏子使楚》故事欣赏
南唐后主李煜小传
历史上的包拯
曹雪芹应对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