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文言文阅读 >>
《江上渔者》《邹记讽齐王纳谏》《景公之时》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枣庄市2017年中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6-18


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耳者     孔子之曰
B.时时而进       立有
C.王之甚矣        横柯上,在昼犹昏
D.爱鲈鱼美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自视        雨雪三日天不寒
B.欲有求我也     令所睹涂者
C.上书谏寡人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D.吾妻美我者   婴闻古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丙)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答案:
(1)选文(乙)出自西汉 刘向 编订的史书《 战国策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寡人之耳者     孔子之曰
B.时时而进       立有
C.王之甚矣        横柯上,在昼犹昏
D.爱鲈鱼美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自视        雨雪三日天不寒
B.欲有求我也     令所睹涂者
C.上书谏寡人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D.吾妻美我者   婴闻古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 ;(丙) 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分析】译文:
(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乙)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乙文选择刘向的《战国策》.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为: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后句句意为:孔子听到后说;“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偶尔.后句句意为:站了一会;“间”,一会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受蒙蔽.后句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蔽”,遮蔽.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但”,只是.后句句意为: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注意这是疑问语气,;“孰”,疑问代词,谁,哪个.句意为: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第二句话,注意“知”,知道;“劳”,劳苦.句意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问: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诗句“出没风波里”中可知,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第二问: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可知,邹忌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第三问: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中可知,晏子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谈话技巧.结合两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等语句中可知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寡人闻命矣”等语句中可知,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综上所述,答案为:
(1)刘向,战国策.
(2)D
(3)C
(4)①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点评】间:
立有间(jiān一会儿)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
又何间焉(参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卢重斋遗事》《送徐子春往四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虽有嘉肴》《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潮阳区中考二模)
《与袁六休》《与汤义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出师表》《容斋随笔·诸葛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桃花源记》《道德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容斋随笔》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
《陋室铭》《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二模)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天津市中考和平三模)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
《送东阳马生序》《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
《富贵不能淫》《孟子·离娄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
《出师表》《去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
《小石潭记》《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文观止·阴饴甥对秦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二模)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西城区中考二模)
《鱼我所欲也》《文天祥千秋祭》 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一模)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广州市黄浦区中考)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一模)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广州市中考一模)
《邹忌讽齐王纳谏》《苏世长讽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惠州市惠城区中考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北冥有鱼》《逍遥游》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揭阳市中考一模)
《爱莲说》《秋声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茂名市茂南区中考一模)
《答谢中书书》《游庐山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