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旅行队》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5-28 |
《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标本》、《旅行者之歌》五首诗组成。这五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它们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理,把纷繁的事物经过高度浓缩,使之呈现出简洁美,给人以启迪,令人从中品味出诗意。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想象生活,感怀生活,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获取知识的不可分割的两条途径。有人说“散文诗是永不褪色的艺术,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幸福感,道出儿童纯净的感情和多彩的内心世界。”
这组散文组诗,每首诗结构相似,读来琅琅上口。所以让学生将诗歌读懂、读出蕴味是学习这组诗的最终目的。基于此,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这组诗歌时,设计了两组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展开对全文的品读。
首先,我让孩子们在初读、读通全诗后,便出示了第一组问题: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即发现这篇课文有五个小标题。我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知道小标题有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作用。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学习,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喜欢的原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许多学生都喜欢小纸船这一部分,但部分学生对小纸船代表的含义不清楚,。我在集体交流时,重点讲解,问“小纸船”代表什么?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学生通过找重点句子,理解了小纸船的含义。再让学生带着感情、理解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其他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按照此法学习,提出疑问,重点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老师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直奔学生疑惑处,进行解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其次,考虑到是随着学生的兴趣分析文章的各部分,比较零散,在分析五个部分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这五个部分之间有没有联系,它们之间的顺序能颠倒吗?它们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经过学生谈论,知道文章每部分之间不能交换顺序:因为少年旅行队首先是向大自然,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才有了梦想,有了珍贵的记忆,才使他们坚定了要做一个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通过这样整体回归,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标题的作用,在今后习作时可以借鉴。
以上两点是我感觉在课堂上教得比较顺畅的,但也存在遗憾:如在学习《旅行者之歌》时学生对大山、大海、河流的特点与它们带给我们的启发不理解。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