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下 >>
《莫高窟》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2-10


  
  最近,笔者有幸观摩一节课改课,针对《莫高窟》一课的教学设计,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现摘录片段,评析如下:

  片段(一)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彩塑有什么特点?
  (生读书后回答)
  生:千姿百态
  师:你说的很好,彩塑的形状是千姿百态
  生:形态万千
  师:和千姿百态的意思差不多,谁能说一个更准确的词语
  生:惟妙惟肖
  (教师听后,眉头紧皱,拿起书本)
  师:大家很会动脑筋,用了这么多的词语形容彩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书上是用哪个词形容的?
  生(豁然开朗异口同声地回答)精妙绝伦
  师:对,精妙绝伦(随机板书:精妙绝伦)
  [“精妙绝伦”是教材上的词语,是教师预设的答案。不论学生说多少生动准确的词语,教师都不会接受,都不会在黑板上写下来。教师的做法就是一步步把学生引到预设的标准答案上来。正如一位专家点评的那样:“这种做法是传统滞后的教学理念造成的,穿新鞋,走老路,拿昨天的旧船票乘今天课改的大船。开始的设疑问难,看似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很快就被教师心中预设的标准答案所笼罩,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虚华的表面下掩盖的是老师对客观标准答案的推崇,是认知主义教学模式作怪。”其实,在学生回答“惟妙惟肖”时,教师顺势一句“你说的太好了,惟妙惟肖意思就是精妙绝伦。”轻轻的就把答案带了出来,根本不需要再去翻书。在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到位,在处理课堂上生成资源时态度的僵硬。

  片段(二)
  师: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找一组学习伙伴,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书上彩塑、壁画的句子;2、你读了,有何感受。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班里一片忙碌,学生打破原来的小组,三三两两做到一起,有的读书,有的画句子,有的讨论,还有的在玩。教师在黑板前站着。)
  [合作学习要有教师的引领,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领导、有记录,有主要发言的,有补充发言的,不是几个人坐在一起就是合作。而要探究的问题,往往是书上的难点重点,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的。问题1答案很明显,是书上的原文,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研究。问题2是阅读理解的内容,以各自独特的感受为主,有句名言说的好:“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何必硬让大家往一块凑呢?教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与探究,把无需探究的问题拿给学生,这样,不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让学生从小潜移默化地接受形式主义的教育。]

  片段(三)
  教师:同学们,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拿起书,你认为哪段最美就读那一段,等一会,请你起来背诵。
  (一片诵读声,但两三分钟后,有的在讲话,有的在玩。老师及时检查,也没改变这种局面,直到下课)
  [课文有明确要求,背诵二、三、四自然段,而教师慢无目的的布置任务,很难将着一目标落实到课堂上。在这里,可以看出教师依然没有走出教教材的条条框框,“你认为哪段最美就读那一段,”看似尊重学生,但由于缺乏教师具体的语言指导,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参与,以致两分钟后教室里出现散乱的局面,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能创设情境,师生走近敦煌,让学生以书为支点,拓宽学习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展示的图片资料和文本资料,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莫高窟的一切,那将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尽管教师花了很多心思,制图片、查资料,设计教法,努力向课改课靠拢,但依然没有走出教教材的条条框框,对课堂上一些生成资源没能及时把握,让一个个亮点擦肩而过,让一节本该优秀的课改课打个折。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当前,课改已到了拐弯和爬坡的时候,任何拐过这个弯,如何爬上这个坡,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片段(一)在处理“预设与生成”时过于僵硬,片段(二)在处理“合作与探究”时的机械,片段(三)在对教材的把握与目标的落实上仍停留在表面,没有把语文课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人”。

第二篇:

  
  教学片断:
  师:(饱含深情状)莫高窟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字,一个另人神往的艺术圣地;有人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有人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也有人说莫高窟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生:神情向往)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些什么?(生茫然)
  师:什么,没听清?浪费我感情!我再来一遍,你们可得听清楚了!
  师再一遍有感情地朗诵,生认真听记。
  这一次学生们回答得很好。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呀!我们不仅读课文要记,听人讲话也要记,这也是学语文呀。你们谁知道敦煌莫高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莫高窟是一处著名的文物古迹,地处我国西北,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古代经书、帛画、刺绣等。
  师:(惊奇地)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昨天刚刚在课外书上查过。
  师:真好,你课前已经在认真积极地做预习工作了。我们学习就要象你一样,在课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善于收集相关资料,等大家买了电脑,还可以在网上查找。

  案例分析:
  在新课标精神的引导下,人们逐步认识到,师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而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主体。由此,师生的互动就变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由此变得具有生成性与鲜活性。而越是鲜活的东西,就越不容易抓住。在学生还没有达到教师所理解的新的课程观的今天尤其如此。
  无疑,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每一堂语文课都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而从现行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容乐观,课程意识不容乐观。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的确如此,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正是一项鲜活的课程资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娓娓道来的丰盈的语言,给学生感性的语言接触,学生如沐语言的春风。语文老师酝酿的激情无形当中更是在影响着学生的感情。鲁迅先生说: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喷出来的是血!一个有激情的语文老师必定会带出一批有情有意的学生,而感情正是态度和价值观的奠基石。可想而知,一个语言贫乏、感情麻木、反应迟钝的老师不可能带出一批灵动而个性丰富的学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莫高窟》ppt课件(27页)
《莫高窟》课文原文阅读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教学设计6
《莫高窟》教案5
《莫高窟》教案4
《莫高窟》教案3
《莫高窟》教学设计2
《莫高窟》ppt课件4
《莫高窟》ppt课件3
《莫高窟》ppt课件2
《莫高窟》ppt课件1
《莫高窟》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