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
《季羡林:鲁青未了,懿范长存》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吕绍刚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2-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季羡林:鲁青未了,懿范长存(有删节)
吕绍刚
第一次知道季羡林,还是在上高一。当时读到一篇《赋得永远的悔》,怀念母亲和故乡的散文。年少之时,懵懂无知,世间各种情分,唯独对亲情的体味最浓。所以,一位老人的悔,比年轻人更平淡却来得更深沉的爱,瞬间击中了一位少年的心。第一次见到他,已经是若干年后。我在北京求学,学校举办《胡适全集》的发布会。他依旧穿着那套中山装,依旧精神矍铄,面带微笑,坐在主席台上。
师长们曾对我说,季老最爱在未名湖边散步,带着他的猫,悠然自得。我没有亲见,但我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成为了北大精神的一种象征。
他一生求知不已,学问渊博,视野高远,深刻地契合了北大守正创新,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主义情怀。他待人和蔼,与人为善,为文恬淡,意境悠远,代表着北大的博大与平和。他一生以学术为业,以师者为尚,桃李满园,是百年北大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典范之一。时至今日,在北大,默默无闻、甘为人梯、勤奋笃学.涵养深厚的老师们还有很多,是他们扛起了中国文化脊梁的一角.季老广为人知,源于他一系列的回忆散文、学术谈片。即使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走过了近100年,总有些东西,可圈可点。季老的不普通之处,在于他见证了百年中国知识流变史。
跟同时代人相比,他的学术成就或许并非顶尖。然而,他以健康与乐观,见证了中国的
现代化历程。从留德十年,到解放前夕回国,创建中国第一个东方语言文学系,再到如今
提倡传统文化,他的经历几乎可以符号化地阐述中国近现代以来,几代知识分子在西学东
渐的大背景下,从西出洋关,到洋为中用,再到反求诸己,树立中国意识,甘苦备尝的艰
难历程.
总理曾去看望他。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他却依旧关心天下时事,每天坚持听助手读
《人民日报》,并写下《病榻思绪》,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位老人的智慧。他曾经与朋
友相约,“何止于米(八十八岁),相期以茶(一百零八岁)”。后来又修改了目标,“要活到150
岁!因为中国国富了,民也强了。”这份赤子之心,令人感佩,也传达出每一位中国知识分
子的共同心声.
于是,我在思考,一个人如何才能长寿。除了先天的身体素质和后天的养生保健,恐怕
还需要一股浩然之气,一种博大的胸怀,一个远大的理想,一种将个人命运,与国与民充分
结合的果决。只有这样,才能经受得住岁月的磨洗,才能在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放弃自己
的初衷,才能在泰山压顶的时候,也能超越一己之私,积极进取,进而拥有一个豁达、丰沛的
人生.
从这层意义上说,季老不仅是北大的财富,是文化的财富,还是国家的财富。他的远去,是一份巨大的损失,这是一个渴望大师的时代,虽然,季老公开撰文请辞大师的头衔。可以料见,他的逝去,类似中国如何才能产生大师的话题,又将浮现在公众面前。
渴望大师,也是渴望知识,渴望一份在浮躁的时代里能让自己心如止水的景仰。这样的一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然而,正如季老坚信“只要我们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悲,我们是大有可为的”一样,我们应该看到,还有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在以奔涌的热情、坚韧的意志、踏实的工作、默默的牺牲,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披荆斩棘,肝脑涂地。多年后,再回首,人们会发现,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大师的时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局与长足发展,注定了这一点。
季老曾写过一首《泰山颂》,“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表达着对中国发展与文化命运“屹立东方,亿万斯年”的相信。相信,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相信。
如今,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在纷纷扰扰的百年之后,他终于可以放心地歇下来了,一个人,安安静静。
相关链接:
①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
人们学习的.”
②“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
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留德十年》)
③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留学德国后,季羡林走上东方学研究道路。
(《季羡林·学术大家》)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的亲情体味和平淡而深沉的爱打动了我,使“我”对这位跟同时代人相比学术成就或许并非顶尖的老人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感受。
B.“鲁青未了,懿范长存”这是季老一生的写照,时时提醒我们以奔涌的热情、坚韧的意志、踏实的工作、默默的牺牲,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披荆斩棘,肝脑涂地。
C.当今时代,是一个渴望大师的时代,也即渴望一份在浮躁的时代里能让自己心如止水的景仰,季羡林的离世,对当今社会,是一大损失。
D.季羡林留德十年,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留学德国期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东方语言文学系,走上了东方学研究道路。
5.文章前面说季羡林“要活到150岁”,结尾又说“他终于可以放心地歇下来了”,为什么?(4分)
6.“鲁青未了,懿范长存。”联系文章概括季羡林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5分)
 
 
 
 
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D(“中国第一个东方语言文学系”是同国后创建的。)

5.参考答案:前面说季羡林想要活到150岁,是因为他有一份赤子之心,虽然国强了,民富了,但仍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智慧(2分);结尾说“他终于可以放心地歇下来了”是因为他对中国发展与文化命运“屹立东方,亿万斯年”的相信(2分)。

评分细则:4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6.参考答案:①求知不已,笔耕不辍,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②有信仰,有梦想,将个人命运与国与民充分结合;③有博大的胸怀,能放弃一己之私,有浩然之气,敢说真话;④待人和蔼,与人为善。

评分细则:5分。任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答对三点满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思维的两种速度——丹尼尔·卡内曼访谈》阅读练习及答案
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阅读练习及答案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圣陶在四川》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1年天津市高考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宇宙的边疆》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非连续性阅读(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1994诺贝尔和平奖演说两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意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材料阅读练习(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
《冯骥才:原来是这么一个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文慧《稻米传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阅读练习及答案
《刷脸支付还需过好几道关》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数学家陈景润》阅读练习及答案
《摩天轮:俯瞰美景的发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咬文嚼字》《坚瓠集》材料阅读练习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2019年江苏卷高考题)
材料阅读练习(2019年北京卷高考题)
材料分析(2019年天津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9年全国卷II卷高考题)
材料阅读练习(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9年全国卷I高考题)
《悼朱光潜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双刃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