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2-21 |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朗读的训练。我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读、浏览读、想象读、默读、引读中探究、感受村庄的巨大变化。这样,教师减少了许多烦琐的讲解,学生乐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朗读训练也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的对比写法是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变化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时,我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如课前根据题目对内容的猜测,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课上,寻找概括课文的词语,看看作者如何写具体,想想作者如何把原来与现在衔接,教给了学生利用过渡句让文章连贯,利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构段;课后,利用本文所学到表达方法说说本节课自我变化,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但是,由于教师缺少激情,缺乏强硬的朗读指导基本功,由于学生读书基本功也欠佳,因此课堂上仅有几人读得有感情。另外,仿写的训练似乎也没起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给予学生构思的时间短,师生之间相互不适应所致。
什么时候能让多数人动起来,什么时候又能让多数人有收获呢?是否无期,实在难说。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