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教学反思 >>
《冰灯》教学反思(3篇)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1-07


篇1:《冰灯》教学反思(1183字)

在教授《冰灯》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中反复在思考:深沉的父爱在孩子们眼中是怎么样的呢?现在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太大的隔阂,缺乏沟通,以至于导致现在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冰灯》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课文,这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快过年了,“我”看到别的孩子都有一盏美丽的灯笼,虽然家里很穷,但是“我”还是张口向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在大年三十的清晨,父亲长时间打磨一块冰,正给我做冰灯,父亲冻僵的手不时塞进棉衣里,冰钻心的凉,但父亲却没有放弃,此时的“我”鼻子发酸,赶忙让父亲到我的被子里来暖暖手,但是父亲说,他不冷,让“我”别冻着。春节,我提着这盏冰灯,心里很高兴,后来虽然这盏冰灯融化了,但却永远留在了我心中。这故事中的父爱,藏在一些平常的动作,平淡的话语中,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是那么不起眼,更谈不上震撼,仔细想想这才是父爱不同于母爱的地方啊!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感受、感悟并感动于这父爱,着实让我费心思。


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通过感悟、朗读、体会、想象来理解课文,感受深深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爱,教学后有些许反思:


1、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可以不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教学,不一定要从第一段开始按照顺序再讲第二段、第三段……,可以打破常规进行。在教学这课时,我先进行了第一、二部分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爸爸答应为我做冰灯,然后再直接跳到第四部分,“父亲为我做的灯怎么样?”最后再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父亲怎样为我做冰灯?”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突出重点,加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认识。


2、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表面认识到深入理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父亲做的灯怎样?”这一部分时,学生说到了“父亲的灯虽然融化了,但它留在了我的心里”。这时我问:“它”为什么留在了我的心里。学生此时说可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即便是说出了是因为父亲的爱,那也是一个浅层次的理解。此时我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此时学生再理解,就是对课文深入的理解。这样做,能够体现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别人从课文中的体会与感悟。比如在教学第二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时?”当一位学生谈及自己的感受时,可以引导学生品位他的感受,把感受读到课文当中去,从而引起教学中的共鸣。


4、在课堂上,我把握住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心情。父亲做冰灯的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父子二人的言行心理,读出“我”心疼父亲,及父亲疼爱“我”的感情。教学第三部分,以课后思考题“我为什么后悔了”自学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对于第二个思考题,学生默读课文,细细品味,感受其朴实的文字所表现的父子间的深情,体味父亲深沉的爱。最后结合生活,回忆父子、母子之间的事情,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关爱。


篇2:《冰灯》教学反思(461字)

《冰灯》一文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作者看见小伙伴买了一个漂亮的玻璃灯笼,心里很羡慕,就让父亲给他做一个透明的灯笼,家里没有玻璃,父亲就在除夕的早上冻了一块冰,冒着严寒给孩子做冰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但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可以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爱的体会也比较肤浅。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从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入手,引出伟大无私的父爱。学习“父亲做冰灯”一部分时,以课后思考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这个问题统领学生自学、读文。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感悟和想象,感受到深深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爱。最后,我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父母间的故事,从而引起共鸣,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关心、体谅父母。


本课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时,没能让学生及时地写下来,课后,我将引导学生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写成小作文,将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进一步地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


篇3:《冰灯》教学反思

《冰灯》这一课教学结束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刻反思,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教材内容处理不够紧凑。视频声音较小,事先没有处理好。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懂事的初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在校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影响也很大,自私自利的孩子大有人在,不懂得关心父母,不懂得尊敬长辈也是部分学生身上的特点所以,本课教学中学生似乎感受不到父爱,事先创设情境不够。


二、朗读体悟不够充分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深深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爱。首先,我把生自读和生自悟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再阅读,再思考,来解决问题。其次我更希望学生情感上得到提升,使学生感受到朴素之中真情在,渗透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父子之间的深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学生朗读不够充分。


三、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思考不够


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默读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感受到了父亲做灯很辛苦,我就问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就分别找到了时间很早、天气冷等等。还有学生说我体会到了父亲很关心我,有人也说我也很关心父亲,这样,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教学的重点也能得到体现,但这一部分进行较为仓促,如蜻蜓点水,不够扎实。


四、课后拓展不够


学生认为“冰灯”好玩,我就简单口头讲制作冰灯的方法,让他们课后上网查阅,但大部分孩子家庭条件有限,查不到。而我也将此任务抛之脑后。


还有部分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全面理解文本谈出自己的感想,可能和我提问的准确性,合理性和他们自身情商都有关。我应该在课后把基础这一块做得更好一些,要考虑到差生的情况,引导更细致一些,提问更准确一些,让学生慢慢体悟,不一味追求“拔高”,让每一个孩子在其中都有所收获,有些许的成长。


五、鼓励评价不够,课堂气氛沉闷


课堂中鼓励性评价不够充分,没有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个性发展,当众口头评价较少,非语言式评价也很少,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而我由于赶进度,把它也忽略了,没有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六、专业知识及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教高年级和教低年级不一样,我的板书中字迹较为潦草,高年级学生能识别,低年级学生不能识别。个别字的笔顺也不正确,在今后要格外注意。


以上是我对《冰灯》这一课教学的反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冰灯》ppt课件3
《冰灯》课文原文阅读
《冰灯》说课稿
《冰灯》ppt课件2
《冰灯》ppt课件1
《冰灯》教案3
《冰灯》教学设计2
《冰灯》教案1
《冰灯》教学实录
韩静霆《冰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