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

梁思成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未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

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1.下列对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B.是中国人民在建筑实践中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是在木材结构建筑中产生的,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规则和惯例。

2.对于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B.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规则和和惯例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但是他们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C.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



答案】
1.B

2.A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首先从文章中找到与“‘词汇’和‘文法”’相关的语段,结合着文段内容,与选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A将概括的范文由建筑而无限扩大。C仅仅的比喻性的描写,没有揭示概念的内涵,D原文说“由这‘词汇’和‘文法’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木材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可见其范围是木结构和砖石的所有建筑, D缩小了概念的范围。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可译性”这一概念的理解,由文章第三四两段内容可知,“可译性”,即中外建筑的相同点,而A答的是不同点。所以选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A根据原文“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此可知,“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的建筑手法”与某一个建筑大师没有必然的联系。C“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可见,两种建筑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D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可见,尽管形式不同,但内容是相同的。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国建筑的特征》思维导图(10张)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5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4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10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x课件(1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有关建筑的名言名句
《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9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高效课堂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反思
梁思成《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3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7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3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2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5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反思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0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9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6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7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6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47页)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4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第1,2课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3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2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5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4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3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