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课文练习 >>
《明湖居听书》测试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8-05


 
 
1.填空
《明湖居听书》选自 __________第____回,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笔名_________,清末小说家。和该书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别是李伯元的《__________》、吴趼人《_______》、曾朴《________ 》。
 
 
阅读理解
(一)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①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②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予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④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③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熨(    )斗    人参(   )果    相和(    )相合    花坞(    )春晓
 
2、解释下列词语。
(1)装束:
(2)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3)陡然:
(4)周匝:
(5)屏气凝神:
 
3.文章的二、三两段是对王小玉说书情景的描写,试概述王小玉演唱过程中各个阶段展现的说书技艺。
(1)“声音初不甚大”:
(2)“唱了十数句之后”:
(3)“他于那极高的地方
(4)“陡然一落”:
(5)“从此以后”:
(6)“两三分钟之久”:
(7)“这一出之后”:
 
4.文章的作者在表现王小玉的说书艺术时,运用了多种比喻将听觉艺术转化为读者能感知的各种形象,使我们“如闻其声”,获得美的享受。根据作者选用的多种喻体,摘出相应的语句。
(1)看得见的景象:
 
(2)经历过的事情:
 
(3)体验过的感觉:
 
(4)想像得出的形象:
 
5.指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那双眼晴,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       )
(2)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       )
6.找出文段中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7.仿照“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的句子特点,完成下面的句子。
那一泓碧水,如           ,如           ,如           ,如          
8.作者在描写王小玉说书时,运用了大量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画线①句用人们的感觉来设喻。       B、画线②句用人们的视觉来设喻。
C、画线③句用人们生活中的声音来设喻。 D、画线④句用人们放烟火的感觉来设喻。
9.选文的比喻用得非常精彩、贴切,下面是对本文比喻用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把小玉初唱时的妙境比成“吃了人参果”,“用熨斗熨过”,是因为小玉初唱时那种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甜美、舒畅。
B、作者把小玉越唱越高的声音比作“一线纲丝抛入天际”,形象地描绘出了小玉声音的尖细,刚劲有力。
C、用'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的飞蛇作比,描绘出小玉那种宛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的声音。
D、作者用“放东洋烟火”来比喻小玉歌声的高亢。
 
答案:
5.(1)比喻 (2)夸张
6.“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通过对观众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王小玉出场引起的轰动
7.(略)(此题系开放题,答案不强求一致,只要喻体能体现本体的特点即可)
8.D 9.D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11
《明湖居听书》复习指导ppt课件
《明湖居听书》练习题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4
《明湖居听书》教案10
《明湖居听书》教案9
《明湖居听书》学案3
《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9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8
《明湖居听书》教学反思(2篇)
刘鹗《明湖居听书》课文阅读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6
《明湖居听书》赏析
《明湖居听书》教案8
《明湖居听书》教案7
《明湖居听书》教案6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5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4
刘鹗《明湖居听书》mp3音频朗读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5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7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3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2
《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明湖居听书》教案3
《明湖居听书》教案2
《明湖居听书》教案1
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阅读及下载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1
刘鹗《老残游记》小说阅读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