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说课稿 >>
《泉城》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1-27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写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鉴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来审视。崔峦说:“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写景类的文章必须要在四年级完成。三年级上册做到有物,下册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到四年级下册,做到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写景类的习作文章基本到此结束,学生完成一个能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刚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点”的写景类文章的能力,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泉城》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用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在学本篇课文之前,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等总分总的写景类文章。那么,如果我们还从内容上来理解的话,就完全丧失了这篇文本的价值,我们把这篇文本定位于是写作的一个样品,(即王荣生博士对文本功能分类中的一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式地练写。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李海林先生曾说:语文等于言语,等于语言的运用;语文教育等于言语智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转向了“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16字——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借鉴语言”,我们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本课将文本定位于样品,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在将学生的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即雁荡瀑布的写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我们的目标体系当中,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读促写,为真正实现学生的学而教。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其实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品味文章第一、二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开头、结尾以及大龙湫。
    第二课时:品味文章的三、四、五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分述部分,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预设了“揭题启课——读文解构——泉水印象——赏珍珠泉——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揭题启课
  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喜欢玩吗啊?到过哪些地方?玩完回来,最怕什么?预设大部分会说“写作文”课件:“写游记有妙招”,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机教学“济南”,学生书写“济”字。
  【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揭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解决他们的困难——学写游记的妙招,简洁明了。】
  二、读文解构。
  1、检查朗读。先指名分节读课文一节。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学习“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等词,并讲讲该段的主要内容。接着指名读第二节,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与第二段相似的段落,并挑选其中的一段读给同桌听。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关注结构。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总分总的游记,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并适机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的总起和总结段,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为下一步的写作了铺垫。
  3、以读促写。你看看,好多作家都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雁荡山的瀑布,怎么写呢?为了降低难度,请生试着在作业纸上写开头或结尾。个别学困生仍觉得很难下笔,教师将引导他们看课外链接资料或者仿课文句式来减低难度。给足学生时间练写,写后交流评价。
  三、泉城印象。
  第三环节是我要重点阐述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分:
  第一步: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孩子们,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学生说:多、奇、美等,请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并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这句话的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层次:
  1、读通顺、流利。
  2、引导想象。孩子们,哪一处的泉水最吸引你?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那么,教师就进一步引导:走近这样的泉水,你看到了这些浪花有的像——预设学生会说(有的像美丽的牡丹,有的像可爱的喇叭花),你侧耳倾听,你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我听到了“哗哗”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动听的歌曲)。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教师引导:孩子,还没走近这泉,你就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听到前方传来了“哄哄”的水声,那声音震耳欲聋)。走近他,你听到的声音如虎啸狮吼一般,让你听了感觉——预设学生会说(激动、害怕等)。你看,这泉——预设学生会说(这泉喷地很急,水花四溅等)。不管学生说到上面四分句中的哪一句,教师都做进一步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看与听”方面展开想象并随机做好朗读指导。如果个别学生朗读有困难,老师将采用范读的方法来指导。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泉”的。由于第二部分充分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发现是从“看和听”的角度来写的。及时小结:待会儿我们写瀑布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4、再次完整的读句,之后出示图片观看并试着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5、小结批注:孩子们,读着背着,我们对济南的泉水有了整体的印象,像这样的描写我们就叫做“整体描写”,给你们二十秒,把这四个字送到这句话的边上,我们应该留下一些学习的痕迹。
  第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1、出示雁荡山的瀑布图片让生欣赏。
  2、请生试着说一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点拨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如大小、粗细、形状等,引发其他学生更多角度的想象。个别学生可能觉得有难度,站起来只能说一两句。教师就请学生把他们几个讲的连起来讲从而形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3、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讲,我都身临其境了。孩子们,你最想去欣赏哪个瀑布?预设学生会说单个词语,如大龙湫、小龙湫等瀑布名。教师引导:把他们的话合起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预设学生会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龙湫、小龙湫、梅雨瀑了。
  4、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简介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四、赏珍珠泉
  第一步:赏珍珠泉
  1、读文本。看来我们接下来就要写写这些瀑布了,该怎么写呢?请你们去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泉的,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2、直接聚焦语言。孩子们,喜欢珍珠泉吗?作者怎样写出珍珠泉的美?文中哪些字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美?请拿起笔来圈圈画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涌”。一个“涌”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吐着一个个小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串珍珠等。同时,还请学生关注到“拎”。生活中,你拎过什么东西。预设学生会说拎袋子,拎水桶等。你有想过“拎泡泡”吗?点出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
  3、回读整段话后小结:作者就是这么写珍珠泉的,用上想象,特别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动词。
  第二步:以读促写。
  1、出示视频、画面,请生欣赏。
  2、想象画面:作者眼中泉水涌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在你的眼中瀑布又像什么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的骏马,宝剑,珍珠,天女散花等
  3、提炼动词:这么美的形象你打算用哪些动词来写生动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飞泻、洒、飘落等词
  4、配乐写话,教师巡视指导笔并交流修改。
  五、拓展延伸
  1、小结:孩子们,就这么学着写着,你们不知不觉把写游记的妙招都学会了,就这么简单,按照一定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上准确的词语就能够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2、布置作业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力点
  一、遵循学生学的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几次的读写结合)
  二、化教为学,真正实现为学服务。(降低习作的难度,为其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关注言语特征,关注语用,实现从吸纳到表达的过程。
  (在第一段:对比发现作者描写的不同角度;关注整体描写与过度句;在第二段引导学生关注“涌、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泉城》导学案
《泉城》课文原文阅读
《泉城》教学反思
《泉城》说课稿
《泉城》教学实录
《泉城》ppt课件4
《泉城》ppt课件3
《泉城》ppt课件2
《泉城》ppt课件1
《泉城》教学设计2
《泉城》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