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9-15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3、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略形象美。
  4、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古诗;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哲理美。
  教学准备:CAI课件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
  师: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师: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板书
  师:指导学生朗读题目。(生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题目的意思是?
  生:题:书写(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再读古诗题目。
  师:简单介绍西林寺的位置。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课件出示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二、初读古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指名读,评价合作读
  课件出示古诗范读
  师:读得美吧?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这么美。
  (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会你们来评价评价。
  (2)男女生比赛读。
  (3)男生声音洪亮,有节奏;女生清脆,柔美。让我们一齐读读。
  三、感悟理解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
  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
  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把画面说完整。山岭和山峰的样子)
  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
  师:你真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从哪里读出来的?(板书)
  师: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请看到这些画面或喜欢这些画面的同学读读。
  师:你还想站在哪个角度去庐山?
  远看——
  生: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近看又如何?
  生:我看到山壁上突出来的石头快撞到我的头了,还有很多树长在悬崖上,还有草。
  师:看来你真的是身临其境了,你看到了悬崖峭壁。一抬头——俯下身——
  生:我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就不相同,这些画面作者是通过哪句诗来表现的?你最喜欢站在哪个角度看庐山?师:请读出你的感受。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当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他不禁感叹到:
  师:从字面上看,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置身在庐山中。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庐山真正的面目指的是什么?
  师:带着这个疑问再去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生:是指庐山全面的景色。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看不到庐山的全景是因为生活在庐山中。
  师:带着问题默读古诗。
  生:在庐山中看到的景色有限。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那再读读整首诗看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生:看待事物要全面。
  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师:作者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下面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清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横着看庐山,山岭起伏连绵不断;侧着看,山峰高耸直插云天;远远地看云雾缭绕;挨近了看悬崖峭壁;抬头仰望飞流直下;低头俯视深谷幽潭。庐山美,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的看到的或感受到的用诗句表现出来吧。
  师:谁能像刚才那样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师: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很多,收集一些,并细细的品味和欣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节课展示,看谁是小小欣赏家。
  师:回家后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听。并默写,能做到吗?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第一次做大型的语文公开课,收获很大。从理顺思路到各个环节的预设,一遍遍修改加工,这种历练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我这些年缺少了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猛然间抬头,多少人都已经远远走到了前面,心中就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感触,所幸心还不老、热情仍在,只要踏实肯干、用心琢磨,就会有“万木春”的希望。
  一直都认为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如果能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从朗读入手去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意思,那也许学习古诗就不是那么乏味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在《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请大家观赏庐山的图片,请学生谈谈感受。在出示课题,初步了解作者观赏庐山之后的感受,并释题。我认为较成功的方面有:1、精心设计的课件有使用价值。2、整堂课用“赏美景、品名诗”这条线串起来,这样活而不散。3、个性化朗读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学生更能品出“诗中有画、诗中有歌、诗中有理”的韵味,实现了学习目标。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时处理不恰当,当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时,过于心急,导致言不达意,误导了学生,使学生更加迷茫,最后只有牵强地引到主题上,学生也没有完全弄懂,这是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其实在学生答不上来时,可以让他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强调“横侧远近高低”,学生就会有所感悟。在读中思考、感悟,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在与老师们探讨教案的时候,有两种看法,这也是我一直疑惑的地方:在初读古诗时到底用不用初步理解古诗。我觉得如果学生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更能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和哲理美。但这样处理又认为太老套,哎!
  虽然准备这节课让我觉得很累;虽然这节课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虽然这节课上得不近人意,但我任然感到很欣慰,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6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案5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学设计4
古诗三首之《暮江吟》教案3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学设计2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案1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同步练习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ppt课件1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1
《暮江吟》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四时田园杂兴》教案1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说课稿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案3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案1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3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1
《题西林壁》说课稿2
《题西林壁》说课稿
《题西林壁》课堂实录4
《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题西林壁》mp3音频朗读
苏轼《题西林壁》诗词鉴赏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说课稿
《题西林壁》ppt课件4
《题西林壁》ppt课件3
《题西林壁》ppt课件2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译文
《暮江吟》wma音频朗读
《暮江吟》ppt课件2
《暮江吟》ppt课件1
《暮江吟》教案1
《题西林壁》ppt课件1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2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
《题西林壁》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