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7-15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学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习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主旨  

方式;提问配答案  

一;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节选自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第十部分,全文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 1949年3月5日 到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当时,解放战争迅速发展,从1948年9月起,先后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百万雄兵准备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蒋家王朝虽还在顽抗,但已无法挽救其覆灭的命运了。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夕。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及时提出了全国胜利以后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这个讲话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起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二、检查预习。 
l·注音,解释。 
薄()弱      不骄不躁()     渺()小
捧场                            

  

2·根据“理解·分析一”的提示,给每句话标上序号,并划出层次,归纳层意。 
明确:全文共22句,可分三层: 
⑴提出问题 (1一3句): 
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革命即将胜利,国际意义伟大,巩固胜利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提出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花费很大的气力。 
⑵分析问题 (4一11句): 
  分析巩固胜利的艰巨性,长期性。 
⑶    解决问题 (12一22句): 
   指出巩固胜利必须坚持两个“务必”。 
三、 研习新课。 
1·  教读课文第一层 
 提问:开头3句话,提出了问题,哪句是重点? 
    

第l句中“很快”,说明时间很短,突出革命形势发展迅速。(事实上,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4月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5月解放上海;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很有预见性。) 

  

第2句中“将冲破”说明革命力量锐不可当。(“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是从世界革命的角度讲的,突出了中国革命的国际意义。) 

  

①      ③   第3句中“很久的时间”,说明巩固胜利的长期性,“很大的气力”正揭示了巩固胜利这一间题提出的作用。 
 2· 教读课文第二层 
①    明确:“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用来形象地比喻资产阶级拉拢腐蚀革命者的手段,揭穿了资产阶级的阴险、恶毒。 
②   为什么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花费很大的气力”呢?请默读第二层,考虑其外部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又是什么?   

②      ③   小结  

事实证明,全国胜利以后国际上也好,国内也好,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十分激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告诫全党:“我们必须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3· 教读课文第三 层 
①  在解决问题部分,作者把夺取胜利比作什么?阐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第一步”与“万里”,“序幕”与“长剧”,形象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整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没有任何因为革命胜利而骄傲、而停顿不前的理由。这段话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   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应该怎样巩固胜利?作者的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进行了上述分析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巩固胜利的观点 (中心论点):“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有密切的联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指思想作风,“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思想作风是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基础;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又是思想作风的表现。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坚持两个务必的有利条件:有批评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补充周总理艰苦奋斗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件中山服 
        我们从照片上电影里经常看到周总理穿着一套灰色的中山装,是那么的合身,那么的整洁,但谁能想到,这套衣服是几经缝补的。袖子补了又破,破了又补,补钉已有袖子的三分之一大了。给周总理缝补衣服的工人师傅说:“几十年来,总理做了几件衣服,我们记得清楚;但是给总理补衣服的次数却无法数清了。”有一次,要接待外宾,总理很风趣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同志,我今夭该穿哪套‘礼服’了。”当总理接过衣服正穿的时候,这位同志指着衣服上一块织补过的痕迹说:“总理,您这件‘礼服’该换换啦!”周总理笑着说:“这满好嘛,穿着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客人。”又说:“织补的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看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③   最后,毛泽东用了“我们能够……”,“不但……还……”,“不但……而且……”,一层进一层地充分表达了共产党人蔑视帝国主义,蔑视资产阶级的伟大气魄和建设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解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预见。 

教学小结 
1·  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顺序的。开头介绍形势,指出革命即将胜利的现象,然后提出巩固胜利的间题,简洁明了,针对性强,为什么要提出巩固胜利的问题呢?文章在第4句开始分析问题,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先分析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新特征、新特点,一方面是故人的'怀疑'和对失败的不甘心,另一方面是党内可能生长四种不良“情绪”。文章指出,资产阶级可能会变换手法,用“糖衣炮弹”,来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明确了这种情况将要出现的危险性,因而可以说作者高瞻远瞩,富有预见性。然后作者提出了谆谆的告诫,“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并进一步论述了夺取全国胜利和巩固胜利的辩证关系,说明“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而“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心论点 (两个“务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使文章的说服力极强,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全党发出了庄严的号召,总结了全文。全文气势连贯,结构紧凑严密,充满了逻辑力量。 
2·  结合“理解·分析”第三题分析比喻说理的作用。 
   

 明确:比喻说理是本文的重要说理方法,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 比较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点,加深对议论文的感性认识。 
    
明确: 
①   表达中心的形式不同。记叙文靠事件的具体叙述和形象生动的描绘来表达。议论文主要通过深刻的分析,摆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论述。如本文对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摆出了有说服力的证据(资产阶级的捧场和怀疑、帝国主义的估计、党内的四种情绪),论述了巩固胜利的艰巨性、长期性,从而使人确信坚持两个“务必”的正确性。 
②    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同。记叙文的结构主要依据事件的发生发展,由事件的演化形成层次。议论文则往往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方法形成层次。 
七、讨论课后题五:准确生动的语言。 

  

①   这个胜利将冲破 (冲垮)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 (重大)的国际意义。 
        “冲破”一词用得准确生动。因为,“冲破”是指“战线”上某一段被突破。它既突出了革命力量的锐不可当,又很有分寸地表现了中国革命胜利在国际上的影响。如果用“冲垮”(使“战线”,全部崩溃)则过分夸大,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伟大”一词也用得十分准确。在本句中“伟大”指超过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程度要比“重大”(大而重要)深得多。形容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用 “伟大”要比“重大”合适。 
②   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赞扬)。 
 “捧场”是故意替别人的某种活动或局面吹嘘,而“赞扬”,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本句选用“捧场”,概括了资产阶级面对革命胜利的新形势而换用的手法,活脱脱地刻画出了它的虚伪和别有用心,用得十分准确。 
③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 (需要)向党内讲明白,…… 
  这一句用“必须”和“需要”似乎都可以,但“必须”比之“需要”强调的意味要浓得多,根据当时革命队伍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的教育,是必要和不可缺少的,所以应当用“必须”。 
八、布置作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学案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ppt参考课件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案1
短文二篇《为人民服务》《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重点字词
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原文阅读
短文二篇《为人民服务》《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