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铭·说·志》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23 |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传、序、志、箴古代的四种文体,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通过诵读欣赏四篇短文的内在韵律,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建构性阅读,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能欣赏相关文学作品,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高尚的品格,并能够通过写作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阅读简单文言文,但是对文章内在的思想尚缺少分析鉴赏的能力,对作者经历、思想尚缺少了解和认识,通过分析、感悟并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其逐渐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当为重点。
2.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共同交流,能够通过网络环境,获取一定的信息,但仍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尤其是在获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方面。
三、学习内容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用史传体写的自传性散文,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自己。依照史传体开头,当时介绍传记中人物,然陶渊明独隐去,仅以“五柳先生”言之,非为隐也,实则是对当时东晋时代门阀士族所倚重的郡望、阀闾、士姓的极度蔑视,根本不在乎,索性一字不提,文章开篇即见其明确的对立于门阀世俗的思想倾向,显出鲜明的性格特征。中间部分介绍其隐居生活:读书与饮酒。不同世俗的是,读书他并不为做官荣利,不必适应官府标准,无需牵强附会,穿凿曲解,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心得便欣然忘食;饮酒,则更是见其任性而旷达,不矫情放肆,随意而率真,得到亲友的宽容与理解。在诗与酒的生活里,作者虽然居所破旧,衣食有忧,但却安然自在,抒怀状志,自得其乐。五柳先生没有追求也没有失落,没有苦闷也没有烦恼,即使是和门阀制度的决裂,也表现得极为平和,其文恰见其乐于老庄之自然无为,殊同于儒家贤人颜回的“安贫乐道”。最后以史官口吻做赞,明确归结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不愁贫贱也不求富贵,二是怡然自乐,返璞归真,希望过先民生活。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是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文章开篇以议论开头,点明夜宴之原由,“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接下来,以阳春夜景描绘春天美色,写出此时心境。“会桃李之芳园”之后状写夜宴之人、之事,高谈阔论,欢乐之极。宴游的重要活动就是饮酒,饮酒也非俗人之“痛饮”,而是一觞一咏,表现雅致至极。文章开头以“浮生若梦”引出夜宴,很多人认为思想境界不高,但是后文的欢才是全文的基调,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古人写宴游之文,往往“既喜而复悲”,但是李白却别开生面,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亦是此文一大特色。
《寒花葬志》是归有光叙事抒情散文的名篇之一。文章短小凝炼,真挚感人,于细微处见真情,与平常处现悼怀之意。文章开篇三句言简意赅,“婢,魏孺人媵也。”指出寒花身份,乃逝去的爱妻的随嫁婢女,由此更牵带出对亡妻的思念。爱屋及乌,此处见端倪。“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则为时间及埋葬地点的交代。择地而葬,更见作者对其重视非同一般。文章第二段回忆寒花三件事,其中包含孺人两次笑,所忆以寒花起以孺人收,细腻感人。寒花三事,一是初来时的打扮,幼稚可爱;二是削荸荠时“持去,不与”,以写其娇俏可爱;三是其吃饭时的神情,“目眶冉冉动”,状其憨态可掬。夫人两次笑,前一次和婢女同笑丈夫,后一次引丈夫同笑婢女,足见主仆无忌,长幼亲情,闺房情趣,家庭欢乐,其乐融融。两句话勾勒出妻子的形象,慈爱、宽厚、善良、可爱。最后一节则感叹岁月如梭,欢愉易逝,承第一节的“命也夫”再抒悼念之情,显得情深谊长。文章在艺术上的特色值得注意:一是构思精巧。生活琐事,信笔拈来,情节平常,内容普通,实则匠心独运,于细微处见真情;二是叙事寄情,所叙之人皆是略加点染,便跃然纸上,形态逼真,真情尽露;三是文风淡雅。话语亲切,如叙家常,朴实无华。
《谨言箴》先谈“巧言”,再谈“闲言”,又写“传言”,再写“铭言”,“巧言”自扰,“闲言”无用,“传言”自欺而欺人,“铭言”而自攻则无信,那么作者主张什么呢?谨言、慎言。
四、学习任务设计
1.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思想、主张。
2.《五柳先生传》作为自传,本应有名有姓,但是却以“五柳先生”自称,意义何在?
3.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和儒家的“君子固穷”主张是否一致?为什么?
4.《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为何春日夜宴?
5.《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以“浮生若梦”开头,有人认为思想境界不高,你是怎么看的?
6.古人的游宴诗文,往往都是“既喜而复悲”,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等,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是不是也是这一种模式?结合文章具体谈一谈。
7.《寒花葬志》悼念寒花,却两次写到孺人的笑,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归有光是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较大。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评价他说:“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9.《谨言箴》反对“巧言”“闲言”“传言”“铭言”,那么作者主张什么呢?
谈谈你的理解。
10.李白的“夜宴”和陶渊明的“园田”生活看起来都很快乐,但似乎有些不同,
能否予以分析?
五、学习情境创设
1.课堂由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贯穿而成。教师将学生引进语言环境,引导其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自主思考与作品风格、内在意蕴相关的问题,然后根据小组进行交流协作学习,并以小组研究简易报告的形式展示交流成果。
2.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将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六、学习策略设计
1.自主学习设计。
学生课前准备:通过因特网或者图书查阅并了解陶潜、李白、归有光、曾国藩的生平、作品及主要思想。学生课后任务:查找陶潜、李白、归有光、曾国藩等人的相关作品加以阅读,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按照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课堂展开讨论,明确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以小组展开朗读、背诵竞赛;比照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了解作品写作风格和作家人格。
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朗读准确规范。
2.背诵课文熟练。
3.自主学习效率。
4.小组合作程度。
5.查找资料能力。
6.拓展阅读范围。
7.感受作品程度。
8.读后感受表达。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