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7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20


项羽之死
司马迁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3.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简介相关知识,理解第1段。
一、导入:
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今天,我们要走近项羽,了解这位昔日的霸王······
二、简介:
1.介绍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三、朗读课文:
1.生字注音
垓( ) 骓( ) 麾( ) 能属( )者
田父( ) 绐( ) 刈( )
2.多音字 度 靡 创
四、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垓下 东城 乌江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五、理解第1段:
1.重点字词
壁 则 幸 为 拔 盖 若
2.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3)有美人名虞
3.古今异义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2)、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3)、左右皆泣
4.固定句式
骓不逝兮可奈何
5.学生诵读该段。
(1)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明确: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明确:有,项羽听到楚歌后,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说明项羽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多情善感。
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
(4)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正面描写
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侧面描写
“左右”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当时的气氛,烘托项羽的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继续理解课文。
一、 研习第二段
1.重点字词积累
直 南 走 父 绐 败北 卒 决死
2.归纳一词多义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若属皆且为所虏 指同一类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归属,隶属。
(5)亡国破家相随属 继续,连接
(6)屈平属草稿未定 编辑,撰写
(7)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托付,委托
3.文言句式
然今卒困于此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4.诵读该段
(1)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明确:阴陵失道、被困东城
(2)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明确: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过于残忍、丧失人心的结果, 从中说明项羽丧失人心;也是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体现了项羽自负直率的性格特征。
(3)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明确: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
(4)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他有没有客观的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没有客观的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的归咎天命,表现了项羽极端地自负。
(5)面对死亡,项羽有没有退缩,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骁勇善战,临危不惧
(6)项羽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这又充分暴露了他的匹夫之勇。
二、研习第三段
1.重点字词积累
以为 向 期 靡 为 会 辟易 伏
2.古今异义
山东
3.诵读该段
(1)这一段一共写了几次行动?
明确: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将”。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特别是“遂”写出了项羽斩将轻而易举。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通过对比,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
第三次: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近损失了两个骑兵。通过这一对比,渲染了项王的勇猛无敌。
(2)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明确:在如此情况下,项羽每次战斗都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没有丝毫兵败的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
(3)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极端地自负。
三、 研习第四段
1.重点字词
亦足王也 独 兵 被 顾 德
2.一词多义
为诸君溃围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赤泉侯为骑将 以故汉追及之
我何渡为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至,无以渡
吾为若德 不忍杀之,以赐公
3.固定句式
无以渡
我何渡为!
4.诵读第四段。
(1)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明确: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2)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知耻重义。
(3)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四、小结:
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品味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一、导入:
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二、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品味那些语言特别的形象。并且动笔讲你们品味到的形象写下来。(此情节主要是学生来做,从文章情节或者人物语言中分析历史人物的形象)
1.示例:如第一段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是:
惊——起——饮——歌——泣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2.以下是学生分析(预设)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总结: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
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提问: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明确: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三、评议
1、请学生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据)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
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四、总结拓展迁移: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及如何利用同一素材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历史人物要有理有据;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故事————人物形象——————语言——————写法
垓下之围——多愁善感————惊、起、饮、歌、泣——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勇猛、自负————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项羽之死》ppt课件(40页)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句式)
《项羽之死》ppt课件(28页)
《项羽之死》ppt课件(14页)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项羽之死》表格式导学案8
《项羽之死》导学案7
《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9
《项羽之死》教案8
《项羽之死》ppt课件(20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6
《项羽之死》ppt课件(17页)
《项羽之死》师生作文(6篇)
《项羽之死》导学案5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
司马迁和《项羽之死》学案(含答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4
《项羽之死》教案6
《项羽之死》学案2
关于项羽的作文:壮哉,霸王,伟哉,项羽
关于项羽的作文:残阳如血,霸王如钢
《项羽之死》ppt课件(50页)
关于项羽的作文:雪中英雄
描写项羽的作文:绝世雄才
项羽之死探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之死ppt课件13
《项羽之死》导学案3
《项羽之死》自学案
《项羽之死》ppt课件12
有关项羽作文:泪染伊颜,江山如血
《项羽之死》学案
《项羽之死》ppt课件11
《项羽之死》练习题
关于项羽的作文:千古一将•西楚霸王
关于项羽的作文:霸一世
《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
《项羽之死》教案5
《项羽之死》ppt课件10
《项羽之死》同步练习
《项羽之死》说课稿
《项羽之死》ppt课件9
《项羽之死》mp3音频朗读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4
作文:我心中的项羽
《项羽之死》ppt课件8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