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教学反思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11 |
本次研讨课选中《绝品》这一课的主要原因还是我比较喜欢这篇文章,对初一学生来说,它以情节取胜,人物性格鲜明,能吸引学生,具有可读性。
本节课的导语我选择了作者谈歌的一句话:“故事永远诱惑着读者。小说因有故事,才有了无穷魅力。”当回顾这节课的得失时,我深深感到:对学生来说,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同样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制胜法宝。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体验到了创作的痛苦。初看这课的处理并不难,以“绝品”的几层含义贯穿整节课就可以了。但在细节的处理、问题的抛出的方式、人物写法和品质的理解等方面,我还是困惑了很久。当跳跃的细节在心中连成线时,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对这节课也有了自信。
题目的四层含义,我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抛出方式,第一层是抓住学生初读文章的直接感受作为切入点;读文章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题目“绝品”二字只在文章中出现了一次,应该说这是受陈钟梁教授的影响,去年在四十五中学培训后,我不只一次说过:陈教授对文字的感悟力,是我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但他抓关键词挖掘文章深意对我的影响却很深。于是第二层含义的抛出,我让学生抓住在文章中只出现一次的“绝品”二字来理解,也是想告诉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一种方式。第三层含义是我让学生在前两层含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当时有学生想到了友情,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既定思路,我有一点尴尬,这个细节没能有效地处理好。在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上,考虑到文章较长,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但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影响了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因为是公开课,学生有点儿放不开,相当一部分同学根本不愿发言,第四层含义是由我们不久前学习的《沙与沫》中“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引出的。
当然一节课很难面面俱到,我也知道在文章的写法、人物描写方法、细节性动作语言,甚至在课堂节奏的控制上、学生动笔等方面都暴露出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改进。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