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 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描写性语句,掌握抓住对象的突出特点写作手法,理解衬托手法的作用。
通过品味议论性语句,理解文章的思想中心,体会作者的一片爱国忧国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描写性语句,掌握抓住对象的突出特点写作手法,理解衬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议论性语句,理解文章的思想中心,体会作者的一片爱国忧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画的代表是什么?西洋画的代表又是什么?你曾经欣赏过油画吗?
2、很多油画的主题都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
《布鲁塞尔大广场》——油画是了解欧洲历史风云变幻的窗口
3、风雨飘摇的大清末年,一位到访巴黎的中国外交家又从油画中看出了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
1、教师朗诵,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起伏变化,投入情感
3、提问交流不理解的句子
三、分析巴黎蜡人馆
1、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巴黎参观的哪两个景点?
2、写巴黎蜡人馆,作者以哪一句作为介绍蜡人馆的中心?哪一句最能体现出蜡人逼真的特点?
3、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蜡人馆中蜡人“无不毕肖”的特点的?
四、分析油画馆《普法交战图》
1、作者游览巴黎油画馆,主要欣赏了《普法交战图》,作者又是突出了《普法交战图》怎样的特点?
2、哪一句话最能突出体现《普法交战图》的逼真?
3、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油画逼真的特点?你觉得哪些描写体现出了油画的逼真?请选择一句说一说。
4、文章题目为《观巴黎油画记》写巴黎蜡人馆哪一段是不是可以删掉?(关键句:尤莫逾油画)
五、把握中心思想
1、在欣赏油画时,作者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用自己的话表达)
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则其意深长矣!”作者并没有点明是什么“意”,你认为作者可能有怎样的“意”?
3、体会作者内心中对国家深深的忧虑,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4、总结:
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记述、描写与议论的统一,描写抓住了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栩栩如生、各具形态。
善于思考、质疑、反思,体现出一片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发人深省。
附录:
《观巴黎油画记》
(清)薛福成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